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B

Brendan

作品:605

2022款传祺GS4正式上市  售价8.98万元起 全面升级再冲下个百万?2022款传祺GS4正式上市 售价8.98万元起 全面升级再冲下个百万?作为乘用车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UV在我国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SUV产销量均增长迅速,是所有车型中发展最快的。同时,SUV销量占乘用车销量的比重也在逐年提升,从2014年的20.7%提升至2020年的46.9%,市场份额首次超过轿车,成为我国销量排名第一的乘用车车型。并且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里,更可谓是“百花争艳”。该区间虽然合资主流品牌布局已久,但随着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强势进攻,衍生出了不少精品车型,合资品牌竞品已经逐渐丧失优势。说到此,就不得不提起广汽传祺GS4,其便是这当中细分市场里的“宝藏”车型。自2015年上市以来,经过6年的沉淀已经积累了百万车主的信赖。当时仅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实现了销量上万的突破,并且用41个月实现了百万销量的成绩,是最快达成这一记录的自主品牌SUV车型,创造了SUV市场的销量神话。绝对算得上是广汽传祺最闪耀的明星车型。回看目前在售的GS4产品系列,从动力系统上有燃油与插混可选,从车身类型上有常规SUV和轿跑版可选,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想消费者的对于动力和外观的需求。继6月30日广汽传祺推出GS4PLUS后,让GS4系列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7月21日,作为广汽传祺13周年的日子,GS4也同步更新上。为我们带来了2022款GS4,新车在外观、内饰和配置方面相比现款均有大幅提升,售价区间为8.98万-13.18万元共6款车型。2022款传祺GS4采用家族最新的凌云翼3.0设计语言,进气格栅内部更换为点阵式装饰元素,相比现款直瀑与横幅的造型,在视觉冲击力上更强。下格栅更换为三段式设计,与造型犀利的格栅搭配,整体看上去更加年轻运动。内饰方面,新车依旧搭载了超感交互智能座舱,双12.3英寸屏幕的设计虽然不新鲜,但还是很惹眼。同时新车针对车机进行了升级,整体智能化有所提升。例如分神提醒、抽烟感应自动通风、手势切歌、切地图和支持粤语识别等实用功能,体验感更加人性便利。13年前,从零开始的广汽传祺,到13年后坐拥超260万用户车主。一直以来传祺都坚守初心,在保障高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发展,无论是从产品品质、品牌形象,还是用户口碑,传祺都跻身于自主品牌阵营前列。不仅如此,“2019年入选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荣膺“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年度新锐品牌”、连续八年在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中荣膺主流车市场中国品牌第一等”,都是广汽传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所收获的肯定。更重要的在安全性能上,GS4车身设计按照最严苛的C-NCAP五星标准规划.在2021年新一批C-NCAP碰撞测试成绩公布中,传祺GS4也以91.0%的综合得分率,获得五星安全评价。这也会其产品的亮点之一。本次2022款GS4焕新而来,再次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用车需求,集高颜值、高智能、高品质和高安全于一体。传祺GS4面世六年以来,销量方面已经收获了百万用户,产品阵容方面如今形成了GS4、GS4PHEV和GS4PLUS家族阵容,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民舆车:从产品层面来看,在同级竞品中,新款GS4虽然不能说无可挑剔,但至少可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且基于此前市场上所达到的体量和口碑积累,也证明该车还是具备有一定的竞争力。究竟新款车型的加入,能不能再次重现辉煌,交给市场验证。2021-07-216.5万2
星越L正式上市!售价13.72万起 “中国星”能成吉利“左膀右臂”?星越L正式上市!售价13.72万起 “中国星”能成吉利“左膀右臂”?近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根据显示,吉利汽车6月份销量为100,163辆,环比增长4%;1-6月份总销量630,237辆,同比增长19%,完成全年153万辆销量目标的41%。2021年是吉利汽车的产品大年,随着全面迈入4.0架构体系造车时代,今年吉利汽车最大的变化是旗下基于CMA架构打造的车型正在全面发力,带领品牌冲高。数据显示,1-6月份,CMA车型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为25%。其中,首款CMA轿车产品星瑞6月持续保持着月销过万的态势,销量为10,073辆,上市8个月累计销量已超8.5万辆。在CMA架构下,吉利能够将车身、底盘、动力及驱动系统、电力系统等车辆的组成部分进行模块化的开发打造,而且这些部件也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互相组合,摆脱了以往单一部件仅适用于单一车型的局限性。除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带来降低成本之外,产品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变化。产自架构下的车辆在安全性、动力性能以及智能性等方面都有这出众的表现,数据的反应也证明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7月10日,吉利一脚“油门”又上市了一款高性能运动SUV星越S,同样秉承着CMA超级母体强势基因,以性能进阶来势汹汹。重新定义高性能SUV,通过性能(Sport)、造型(Styling)、智慧(Smart)、可靠(Stamina)、安全(safety)等全方面,致力成为运动SUV新标杆。另一款基于CMA架构打造的SUV星越L,自从亮相以来,一直处于话题热度的中心。据悉,开启预售以来,星越L订单已经超过2万。绝大消费者伸长了脖子都在期盼着上市,没想到星越S反而还要抢先一步。终于终于!7月20日星越L重磅上市,新车推出两种动力总成共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3.72万-18.52万元。作为吉利CMA架构下全新紧凑型SUV车型,星越L继承了CMA架构“安全、健康、智能、性能、节能”五大全球基因,展现出SUV颠覆者的强大实力。安全上,CMA架构赋予星越L全球顶级安全基因,其拥有24个环境安全感知传感器元件,硬件系统配备领先市场。空间上,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自然最懂国人的需求。星越L长宽高分为4770*1895*1689mm,轴距达到了2845mm。凭借越级的领先尺寸,即便是途观L、CR-V等合资主流竞品,在星越L数据前都黯然失色。在机械素质上,星越L继承了CMA架构“世界冠军级”的驾控基因,全系搭载Drive-E2.0TD高性能动力总成,最大功率175kW,最大扭矩350N·m。车内的一米大联屏也是行业内绝无仅有的做法,最大程度上凸显了高级感和科技感。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车辆作为出行中的重要载体,智能化表现不仅关乎便利性,更关乎安全。星越L全车集成多个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为智能防护圈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其也具备了5G-AVP1km无人泊车系统。星越L所搭载的CMA智能可进化电子电气架构,算力比市场主流汽车快两倍,数据传输速率比世界一流的架构快200倍,拥有行业最强大脑和神经网络。与此同时,星越L是全球首款量产的全域FOTA燃油SUV,支持整车全域FOTA在线升级技术。包括智能安全、信息娱乐、动力底盘、车身控制等方面。可持续让车辆获取最新的技术特性和功能,从消费者的角度上,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天天“换新车”的体验。从销量数据上分析可知,吉利CMA架构下的产品都具备着“爆款”的潜质,并且今年也是架构下车型全面发力的一年。从产品角度上来看,基于CMA架构所推出的车型,产品实力都不会太差。作为CMA架构下的第二款SUV,星越L目前与星越S、星瑞共同组成了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中国星,对竞品实施降维打击,带来更可观的销量。全民舆车: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吉利汽车的产品大年,全面迈入架构造车新时代。从BMA、CMA、SPA以及SEA,今年吉利都将全面应用,覆盖从纯电、混动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产品布局。随着“中国星”的形成和“双颠覆者”的到来,其接下来能否成为吉利的“左右手”,助力吉利轻松实现年目标,全面提振销量,我们还静候佳音。2021-07-207.1万3
2021上半年各品牌保值率排名 自主品牌多超60% 宏光MINIEV竟有80%?2021上半年各品牌保值率排名 自主品牌多超60% 宏光MINIEV竟有80%?“它又不保值,以后卖车不是亏了?”相信很多人都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当然,也不是大部分人买车都是想着之后卖。但是,如果车辆足够保值,那它无形中就变成了“理财产品”。可见,关于汽车保值率还是成为消费者购车考量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汽车保值率也是能够反应出一个品牌的认知度和产品力。因此,相关的汽车保值率排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月1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1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该报告中包括各级别车型、各国别品牌、各国别车型以及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排名,可帮助消费者较为全面的了解。主要参考指标是3年车龄的保值率,榜单结合2021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数据,依照“二手车交易价格÷新车指导价”的计算方式,对保值率进行排名。具体来看,上半年各级别车型保值率基本都保持在60%以上。其中小型车、中大型车、中大型SUV的保值率均超过70%,中大型SUV更是以74.26%的保值率位居第一。这里面,普拉多、奔驰G级等硬派的中大型SUV,保值率可谓超高。以位居第一的普拉多为例,3年车龄的保值率可达99.60%。除了在可靠性方面突出外,终端常年加价和目前国六缺失的原因,也让该车保值率增色不少。德系品牌方面,保时捷以88.35%的保值率领先。奔驰、宝马、奥迪的保值率分别为72.63%、66.95%和65.12%。在过去的6月份,保时捷也是以95.6%的保值率居豪华品牌第一。日系车保值通常也是大部分人的印象,这一点在本次公布的上半年保值率榜单中再次得以显现。雷克萨斯以83.72%远超BBA,丰田、本田两者的保值率也均高于70%。其中,本田思域和杰德也拿下了紧凑型轿车保值率榜单的前三,同样在该级别前十榜单中,上榜车型一半均为日系品牌。值得一提的是,领克03是唯一进入紧凑型榜单的国产车型,三年保值率为69.66%。自主品牌方面,五菱、广汽传祺、领克、长安等保值率均超60%。而在小型SUV和紧凑型SUV榜单中包括哈弗H2s、宝骏510、荣威RX3、领克01和哈弗H5,都出现在其对应级别的榜单之中。并且,它们的保值率都维持在60%以上。这一点与自主品牌SUV在各个细分市场上广泛分布有关。众所周知,SUV一直是汽车市场中最受欢迎且增速较快的车型。得益于各大车企的大力投入,市场上衍生了不少精品,这其中也就不缺少自主品牌的助力。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关于纯电动汽车的保值率也是备受关注。在公布的榜单中可以看到,包括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汉EV、小鹏P7等热门车型均在榜单中,保值率也均在70%以上。不过,榜单是以一年保值率为参考,不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从线下二手车市场了解到,即便是一年的纯电动汽车,保值率并没有像榜单中的理想。而且,还是存在着不少商家较为抵触接收纯电动汽车的情况。反倒,有部分品牌推出的官方回购政策,比起卖给二手车市场的价格要高得多。对于真心要出售车辆的车主来讲,这反而是个不错的售卖渠道。以特斯拉的官方二手车为例,甚至比新车还要抢手。例如特斯拉回购低配车型再加装上FSD等配置,这个过程对其来讲几乎是不会花太多成本,只需通过OTA升级即可,继而再把这部分配置的钱加上后售卖给车主。而对车主来讲,拥有一辆比新车价格更低且带FSD的配置,这也不失为一个选择。全民舆车:保值率体现的是汽车的综合水平,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比购买新车还要严谨。会考虑到车辆原本的可靠性与后期整备费用,这些都由品牌口碑和其产品质量决定,保值率自然也就随着这部分因素浮动。相反,即便是定位高端的品牌,在市场上并不受消费者接待,那也就没有保值率可言。可见,认可度、情怀度、流通率和新车加价行为等,都会拉高二手车价格与保值率。2021-07-167.4万2
2021年上半年汽车投诉关键字:动力中断 北汽新能源成众矢之的2021年上半年汽车投诉关键字:动力中断 北汽新能源成众矢之的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84万辆和100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7%。另外,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看完产销数据,我们再来看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召回情况。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115次,涉及缺陷车辆430.85万件。其中,受缺陷调查影响召回21次,涉及缺陷车辆48.64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11.29%。且以乘用车为主,共召回105次。另外,召回问题涉及发动机等动力总成的共召回20次,涉及缺陷车辆63.65万辆。在汽车投诉网统计的数据中,2021年上半年共收到投诉5658宗,同比2020年上半年的4551宗增长了24.31%。投诉车辆与涉及品牌基本涵盖了目前市场所有在售车型,并且投诉范围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和地区。投诉量的增长,也就意味着汽车量的增加。进入2021年在疫情后时代下,汽车市场得到了释放,也得益于各地省市出具了相关刺激汽车市场消费的政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投诉量的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上半年中,一月份、三月份和六月份,三者分别为总投诉量前三。这期间除了与疫情后的经济回升有关,还与传统的315有不小的关联。SUV车型仍旧是投诉占比最高的,为2716宗;这也与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相符合。这几千宗投诉里,所涉及到的投诉类型包括产品质量、销售问题和售后服务环节等。其中,关于质量和售后两者的占比会更多。同时面对这些投诉,维修、赔偿和退换车则成为了车主们最热衷的三大诉求。而在质量问题中,车辆动力中断也是较为突出的投诉问题之一。这里面以东风风光和北汽新能源系列为代表,两者合计总投诉量近138宗。其中关于东风风光580动力中断的现象,大多车主反映是在升级变速箱之后出现。同时,去年7月份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召回2016年8月24日-2018年3月23日期间生产的风光5801.5TCVT汽车,共计97524辆。而在质量问题中,动力系统同比大幅上涨,通过分析原始数据得知,动力中断故障才是导致动力系统大幅上涨的主因,而这其中更是涉及不少集体性的通病问题。针对大批量的集体性投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既有直面问题,主动公开召回的;也有见招拆招,投诉一宗处理一宗的;更有针对车主的投诉视见不见,拒不处理的。除此之外,北汽新能源动力系统故障集体投诉也可以说是“成堆”出现。车辆无故自燃、动力突然消失、电池续航严重衰减、车辆充电故障等等,层出不穷的各式花样故障让用户极为忌惮,对自身用车和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有EV车主反馈,车辆在行驶中动力忽然中断,到店维修后,迟迟未能消除病根,最长的一次维修时间更是长达10个月。另一车主也表示,其所购买的EX360动力蓄电池故障,一样是在售后碰壁,停放在维修站20多天来无人问津。从这些可以看出,北汽新能源不单单在产品质量上问题多多,针对售后更可谓是没有服务可言,甚至也不缺乏有态度恶劣的4S店。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可以查到,北汽新能源自2021年3月24日起,召回自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产的EX360和EU400车型,共计31,963辆。且本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下开展的,北汽新能源必须对召回车辆免费检测、维修,必要时更换模组或电池包,保证消除安全隐患。但对于北汽新能源其他车型来讲,例如EU/EV系列,即便没有出现在召回公告中,但动力系统故障是不争的事实。北汽新能源应该扩大召回范围,即便是对已经停产的车型系列,只要用故障存在,都应该一视同仁,这才是一个企业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北汽新能源作为曾经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连续多年蝉联“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称号。2019年北汽新能源堪称业界一匹黑马,北汽EU系列、北汽EC系列两款车型更是成为北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收割机”。尤其是北汽EU系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不俗成绩。但在进入2020年后,北汽新能源就一直低迷不振,销量出现“断崖式”。据统计,2020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仅2.59万辆。从畅销到暴跌的原因绝非偶然,除了产品力欠佳、品牌形象差、人事变动频繁等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产量质量和售后服务,这两者是最大的诟病。全民舆车:从“动力中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了召回制度这一道防线,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效果不一。作为企业应该强化缺陷线索收集监测,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召回后的效果评估与监督。作为车主一方,自然希望所购买到的产品是完美的,但如果不幸的中招。只要企业或经销商有责任心和相关的处理方案,车主都能够欣然接受。更多的,都是看中处事态度。同时,像“动力中断”这种涉及人身安全的,轻浮的处理态度才是让车主寒心。2021-07-125.9万1
星越L未上市星越S已经“坐不住” !售价13.57万起 加个S就能提振销量?星越L未上市星越S已经“坐不住” !售价13.57万起 加个S就能提振销量?近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根据显示,吉利汽车6月份销量为100,163辆,环比增长4%;1-6月份总销量630,237辆,同比增长19%,完成全年153万辆销量目标的41%。2021年是吉利汽车的产品大年,随着全面迈入4.0架构体系造车时代,今年吉利汽车最大的变化是旗下基于CMA架构打造的车型正在全面发力,带领品牌冲高。数据显示,1-6月份,CMA车型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为25%。在CMA架构下,吉利能够将车身、底盘、动力及驱动系统、电力系统等车辆的组成部分进行模块化的开发打造,而且这些部件也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互相组合,摆脱了以往单一部件仅适用于单一车型的局限性。除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带来降低成本之外,产品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变化。产自架构下的车辆在安全性、动力性能以及智能性等方面都有这出众的表现,同时数据的反应也证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其中,首款CMA轿车产品星瑞6月持续保持着月销过万的态势,销量为10,073辆,上市8个月累计销量已超8.5万辆。同样,另一款基于CMA架构打造的SUV星越L,自从亮相以来,一直处于话题热度的中心。据悉,开启预售以来,星越L订单已经超过2万。可见,CMA架构下所推出的产品,款款都具备了“爆款”的潜力。星越L的热度还未消散,都伸长着脖子等待7月20日的上市。没想到,吉利又一脚“油门”,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推出了又一款高性能运动SUV星越S。秉承着CMA超级母体强势基因,星越S以性能进阶全新亮相。据了解,星越S不止于运动,而是通过性能(Sport)、造型(Styling)、智慧(Smart)、可靠(Stamina)、安全(safety)等方面的全方位进阶,重新定义高性能SUV,目标成为运动SUV新标杆。并于7月10日全球上市,新车共推出四个配置,售价13.57万-17.17万元。新车在外观上延续了家族式的设计语言,中网采用熏黑式进一步烘托了车辆的运动属性。在大灯下方,还采用了三条荧光绿的装饰条,像是利爪般一样,既充满杀气又显犀利。内饰中控设计上也相当夺人眼球,采用了偏向驾驶员的设计,在操作中控屏幕和按钮时,能更得心应手。同时,屏幕分辨率也很高,感官上足够清晰。值得一提的是,在座椅的头枕下方,采用了部分刺绣设计,绣上了CMA三个字母,彰显了新车所诞生的平台。星越S配备同级独有的ADB矩阵式LED大灯,集合了自适应防眩目、高度自动调节、弯道随动转向三大系统。另外,星越S拥有同级独有的FACEID人脸识别功能,可实现疲劳驾驶和危险驾驶动作提醒。动力方面新车全系搭载2.0TD涡轮增压发动机,提供2.0TD+8AT和2.0TD+7DCT两种动力组合。同时,星越S推出S级电光绿动感套件造型套装包,搭配赛车级排气声浪,且拥有五种驾驶模式,可智能适应20多种路况。致力于把产品性能做到极致,引领运动SUV开启全民高性能时代。同时,星越S拥有的DP-EPS转向系统,带来更高的操稳性,完美平衡了运动性能和舒适性能;此外,星越S搭载的博世ESP9.3高动态版,可限制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或者转向过度,确保车辆的方向稳定及转向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星越S整车支持FOTA云端升级,支持整车在线升级、修复、功能推送、性能优化。全民舆车:从产品角度上来看,基于CMA架构所推出的车型,产品实力都不会太差。例如2019年推出的星越,动力等方面的配置也会处于同级领先的水准,但是市场表现没有预期来得好。本次上市的星越S,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够提振销量。目前星越S与星越L、星瑞共同组成了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并且从新车信息来看,也是带来了足够的诚意和内外改变。公布的价格,究竟能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呢?星越S是否能帮助吉利提升销量,交给终端市场验证。2021-07-107万
最新车企6月销量排名 这厮缺芯“揭不开锅”那厮豪车供不应求?最新车企6月销量排名 这厮缺芯“揭不开锅”那厮豪车供不应求?近日,乘联会发布了6月乘用车产销数据。据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6月产量为150.3万辆,同比下滑13.9%;狭义乘用车6月零售销量为157.5万辆,同比下滑5.1%。1-6月累计销量994.3万辆,同比增长28.9%。与同时公布的批发量相比,乘用车市场呈现了终端给力、厂商产能不足的现象。针对厂商的状况,有分析指出还是受芯片供应的影响,产能持续低迷未能缓解。多家车企同比下滑自主新能源拉动增长从公布的6月厂商零售销量数据来看,Top10排名中多家车企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比亚迪则是首次挤进Top15榜单。在6月份根据比亚迪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型再次全面发力,纯电车型与DM车型均双双创下新高,6月份顺利反超特斯拉成为国内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在主流合资品牌中,6月零售量为73万辆,同比下滑18%,环比5月下滑7%。其中,日系、德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而美系正在逐步复苏,6月零售份额达到了10.8%。榜单前三名依旧是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说到美系复苏,根据通用公布的在乎第二季度销量,别克表现亮眼,销量超22.5万辆,同比增长5.7%。毫无疑问,别克是通用汽车在华销售的中坚力量。并且别克旗下部分车型换回了四缸机后,在销量的提振上十分明显。同时,三缸机也带动了部分销量。自主品牌方面,6月零售量约为60万辆,占国内零售份额的38%,同比增长16%,环比5月增长2%。同时,自主品牌中除了比亚迪在外,广汽埃安、长安、红旗等品牌也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增长,所以间接拉动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提升。以位居第八的长城汽车为例,六月份销量为74,173辆,同比增长40.9%。新能源方面的发力主要还是依靠旗下欧拉品牌,该品牌6月销售新车10,791辆,上半年累计销量达52,547辆,同比的大增456.9%。2021年上半年,欧拉猫系家族迎来了闪电猫、朋克猫以及首款A+级SUV等多位新成员,产品涵盖了轿车及SUV全品类、全面覆盖A00-B级市场,这些均为欧拉品牌销量的增长提供了重要助力。有人紧巴巴有人稳中升再来看看一直在市场都偏热销的日系品牌,其中东风日产依靠轩逸、逍客、奇骏等车型实现了销量提升。而这其中的轩逸,更是提振东风日产销量的第一把手。紧接着全新一代的奇骏上市,未来该新车是否能助力东风日产销量腾飞,还有待验证。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纷纷跌出了前十,其中6月份东风本田销量同比下滑14.5%至6.1万辆。因受缺芯影响,本田在华的合资工厂也有的停产、有的提前让员工放假。可想而知,芯片的问题着实让不少车企过上了“紧巴巴”的日子。反观南北丰田,2021年上半年已经各自推出了重磅的新品,例如凌尚、亚洲狮、新一代汉兰达等,挤进了前十榜单。同时,皇冠-陆放、赛那也都将在下半年与我们加面,届时也会带动丰田在华的快速增长。这边跌宕起伏的主流合资品牌,另一边的豪华品牌却依旧保持着平稳的运行特征,豪华品牌6月零售量约为25万辆,这体现了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豪华车走势与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其中,宝马更是在6月的销量中领先奔驰近1.5万辆。全民舆车: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末厂商库存环比减少2万辆,渠道库存环比减少16万辆;今年1-6月,厂商库存减少23万辆,去库存幅度创历年同期新高。可见,上半年的车市是以去库存为主,而下半年则将出现相反的状况,以进货补库存的趋势。与此同时,下半年车展与传统的“金九银十”到来,市场竞争也将持续激烈。2021-07-107.3万3
6月车企批发量前十 自主品牌夺四席 德系缺芯市场“失宠”6月车企批发量前十 自主品牌夺四席 德系缺芯市场“失宠”近日,乘联会发布了6月乘用车产销数据。据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6月产量为150.3万辆,同比下滑13.9%;狭义乘用车6月零售销量为157.5万辆,同比下滑5.1%;狭义乘用车6月批发销量为153.1万辆,同比下滑10.2%。对于6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走低,乘联会分析指出还是受缺芯的影响。在芯片短缺的问题下,产能持续低迷未能缓解。包括部分整车厂选择停产或减产,并且该现象在主流合资品牌车企中表现更为明显。自主品牌显优势前十夺得四席从公布的6月批发量厂商排名Top10榜单来看,除了一汽-大众仍旧稳固第一的位置外,相比起5月份,其他厂商排名也都发生了变化。根据此前吉利公布的6月份销量显示,6月吉利销量再超10万辆,环比上升4%。1-6月份累计销量为63.02万辆,完成全年153万销量目标41%。以此成绩排名于一汽-大众之后,可谓领衔自主品牌。2021年为吉利的产品大年,CMA架构更是全面发力,星越L和星越S都是近期将上市的重磅车型。其中,据悉星越L自开启预售以来,订单已超2万。而另一款星系列-星瑞,也是作为旗舰产品月销售量维持在万辆左右,成为吉利汽车销量上的又一主力。榜单中另外入席的自主品牌还有长安、长城、奇瑞,分别位列第四、第六、第九名。其中长安汽车自年以来就呈现“火爆”的状况,6月份也取得了8.6万辆的销量成绩。得益于旗下CS产品系列和逸动车型,包括UNI-T和UNI-K,月销量也稳定在6千左右。从外观设计上和搭载的动力水准上,UNI系列自上市以来都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长安汽车的销量。再次挤进前十榜单的奇瑞,有分析分为,还是“技术奇瑞”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其正在搭载使用的发动力和变速箱,都在行业内斩下了相关奖项。同时,旗下子品牌捷途汽车,也于日前宣布品牌独立,并且发布了品牌全新LOGO和全新“昆仑”架构。根据品牌规划,捷途品牌将以每年推出一至两款新车型的速度,丰富旗下车型产品矩阵。合资主流落寞德系市场失宠相比奋进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方面就要显得较为“落寞”。南北大众出现了“一头一尾”的现象,一汽-大众6月批发销量为12.1万辆,同比下滑32%、上汽大众6月批发销量为6.5万辆,同比下滑54.6%。正因如此,德系车在6月份的市场份额再度收窄。日系品牌虽然同样存在市场份额缩减,但在下滑的幅度上要好于南北大众。本次进入6月份车企厂商批发量排名Top10的有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其中东风日产6月份销量为9.1万辆,紧随在吉利汽车之后,拿走了最后的前三位置。东风日产的大部分销量贡献依旧是来源于新老两代同堂销售的轩逸,占据了整体品牌一半的销量。同时,全新一代的奇骏也开启了预售,但是整体价格要高于比老款,同时搭载的三缸机也饱受争议。东风日产将接下来的销量也同样寄托于全新奇骏,虽然有新技术的加持,但最终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芳心,还是看其对三缸机的“心结”是否能解开。南北丰田在TNGA架构的助攻下,整体销量都偏向稳健的态势发展。以广汽丰田为例,6月份销量为76,721辆,同比增长3%。上半年销量425,787辆,同比增长32%,产销量再创半年历史新高。无论是一丰还是广丰,旗下相关的混动车型,都呈现热销的状态。也说明,丰田的混动产品仍旧是消费者在汽车市场上的首选,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全民舆车:对于已经到来的7月份,从历年的销量数据来看,该月份都是属于一年中销量的低谷。而从本次乘联会公布的车企批发量排名可总结得出,自主品牌渐显强势,同时乘联会预测缺芯问题将会在第三季度有所缓解。最终下半年车市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静观其变。2021-07-097.4万
车企上半年总市值排名 比亚迪夺冠 小康因华为成“黑马”车企上半年总市值排名 比亚迪夺冠 小康因华为成“黑马”7月7日,小鹏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65港元/每股,股票交易代码为“9868”,成为首个在港交所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同时,也是国内新造车势力中第一家实现在美股和港股双重上市的车企。开盘时,小鹏汽车市值一度突破2800亿元,超过吉利和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既然提到了市值,那我们就来看看2021年上半年乘用车上市车企总市值排行榜,和上市车企的股价涨幅榜。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国内汽车板块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蔚来汽车等,均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在市值排行榜前十中,比亚迪成为了国内市值最高的乘用车企,同时也是自主品牌中最高的,总市值为7181亿元人民币,半年涨幅为6.19%。近两个月,比亚迪股价频频创下新高,股价大涨。除了在汽车板块上不断交出亮眼成绩外,比亚迪业务也涉及到其他领域,同样创下了不错的收益,这也是比亚迪成为国内市值最大车企的主要原因。刚刚过去的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116辆,同比大涨207.1%。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共超24万辆。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为40万辆,根据近期的表现,比亚迪想要完成该目标,并非难事。另外,关于比亚迪将推出高端品牌的消息一直层出不穷。对于此事,比亚迪也证实。在此前的媒体沟通会上,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一款全新高端车型,预计售价50-80万元。同样,在自主品牌阵营中,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股价涨幅表现也不错。长城汽车半年股价涨幅15.58%,总市值为4010亿元人民币,长安汽车半年股价涨幅为21.82%,总市值为1430亿元人民币。自从去年长城汽车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三大技术平台,以及上市长城炮、哈弗大狗、坦克300等热销产品,带动了企业股价的上涨。近日,长城汽车也发布了“2025战略”。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为达成该目标,长城汽车将加大研发投入。长城汽车计划在未来五年,累计投入1000亿元用于研发。新势力方面,在2020年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市值均出现大幅增长,甚至超过多家传统车企。而从今年上半年的走势来看,三者基本都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其中,蔚来以上半年总市值5635.56亿元人民币位居国内市值第二车企,小鹏和理想则以总市值2307亿元人民币和2043.49亿元人民币分别位居榜单第6和第7名。要说上半年乘用车上市车企股价涨幅榜中最大的黑马,那么一定非小康股份莫属,其半年来最高涨幅达290.34%。最大的原因在于,小康股份下的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推出了“华为智选SF5”。该车除了搭载华为的HiCar和自动驾驶系统外,还搭载了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无独有偶,另一个同样与华为有着紧密合作的北汽蓝谷,其首款与华为深度合作开发的“阿尔法SHI版”,成为了迅速拉升A股市场股价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凡是与华为挂钩的,股价基本都会“只升不跌”。但是不是真的“股价为王”?股民看好华为,也是离不开华为本身的科技能力。所以,产品力始终才是决胜市场的关键。全民舆车:传统车企转型电动化、加大电动化布局。行业巨头跨界造车,吹响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号角。从这些信号都能反应出,新能源不当是趋势,也变成了风口,造成很多原本与汽车不相关的企业,但是在科技和智能化方面拥有优势的,都纷纷加入汽车行业。可以看到,上半年上市车企总市值Top10,大多数也是因为新能源从而引发的股价上升。但回归到本质上,如果品牌缺少产品力和技术支持,上涨的股价也只会是“虚高”。2021-07-086.7万4
一汽冲进ICU抢救拜腾一汽冲进ICU抢救拜腾随着原一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南京盛腾董事张影正式出任拜腾董事长,一场一汽抢救拜腾的紧急行动正在上演。2021年6月30日,这个拜腾公布的停工停产期限结束期限的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已经停工停产一年多的拜腾,还是没有什么声音。拜腾还能重启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契汽车》。倒是2021年6月30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执行裁定书》引起了《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契汽车》的注意。《执行裁定书》显示“申请执行人南京欧特茗机电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特茗机电公司)与被执行人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行电动汽车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2021]沪贸仲裁字第0120号裁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申请执行人欧特茗机电公司以被执行人知行电动汽车公司到期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4月6日裁定该裁决书由本院执行,本院于2021年4月19日立案执行。本案执行过程中,本院向被执行人南京知行电动汽车公司邮寄送达谈话传票、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材料,但被执行人逾期未到庭,亦未作任何答复。本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并采取相应执行措施:1、关于银行存款:知行电动汽车公司名下银行存款余额较少,已被本院轮候冻结,冻结期限一年,冻结期限自2021年4月22日起至2022年4月22日止;2、关于不动产:知行电动汽车公司名下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地块已被本院轮候查封,查封期限三年,自2021年4月28日起至2024年4月27日止;3、关于车辆:知行电动汽车公司名下无车辆登记信息;4、关于证券:知行电动汽车公司名下无证券登记信息;5、本院已将知行电动汽车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法定代表人DANIELISIDORKIRCHERT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查询天眼查得知,从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拜腾汽车的实体——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工厂)和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为列为被告的开庭公告有54个、涉及的法律诉讼有67个(涉案金额2285.922582万元)、公司和法人代表戴雷(DANIELISIDORKIRCHERT)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有4次、限制消费令有4个,被列入被执行人有12次(被执行总金额2574.8763万元),法院要求南京知行的司法协助(股权冻结)有3起、南京知行的股权出质有6次,南京知行的动产抵押有9次,南京知行被要求破产重整申请1次。其中,光发生在2021年6月以来的以南京知行为被执行人的就有5次之多,特别是2021年6月16日,苏州仁义机械工具有限公司向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去法院判令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破产重整((2021)苏0113破申21号)(和2020年11月20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程序一样)。不出意外,在资产冻结期间,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很可能会批准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因为不说别的,2021年5月6日以南京人事主管部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亲自操刀上阵担任原告、以南京知行为被告的行政处理案件在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开庭,这就足以说明南京知行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对拜腾和南京知行应该是伤透了心。这为到2021年7月1日停工停产一年多的拜腾和南京知行的重启蒙上了一层厚厚阴影。2021年1月4日,富士康与拜腾汽车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将为拜腾提供先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这曾为拜腾带来过些许曙光。有了富士康的加持,拜腾也曾经梦想着能早日“重回赛道”(详见本号旧文:富士康加持,能帮拜腾重回赛道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契汽车》估计,一汽此时强势杀入,从幕后走到前台,很可能会重拾2018年一汽入股拜腾时的战略构想,即将拜腾纳入红旗电动体系的意图,很可能会导致拜腾其他早期投资人的不快。“分拆两翼、只做财务投资的和谐,“练手”的富士康以及“切入主机厂”的宁德等如何与一汽配合合作、一汽如何重组拜腾、如何摆脱目前拜腾债务官司缠身、被破产要求以及南京工厂资产被冻结等等等等的棘手问题,是这个夏天拜腾新管理层必须要好好考虑的。和谐:仰天大笑出门去2021年4月29日拜腾早期股东之一的和谐汽车发布2020年度报告称,和谐汽车的长期发展战略是“聚焦一体分拆两翼”,这基本和其2017上半年确立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完全相悖了。和谐“分拆两翼”,就是把其投资的拜腾汽车和铛铛修车从和谐集团拆分出去,“而本集团仅将该两块业务作为财务投资”。和谐汽车萌生去意早有体现。此前的2020年12月11日,和谐汽车发布公告,公司冯董事长自己控制的公司EagleSeeker将其持有的和谐富腾开曼(FMC)公司股份转让给和谐汽车,转让理由是“虽然本公司拟发展高端「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项目以进入该快速增长及具广阔前景的市场及决定投资FMC以保持项目由其管理团队独立运营及领导,但本公司认为智能电动车从初始阶段到到样品车生产的生产过程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转让能够分散风险并降低该投资对本公司的潜在影响。”一汽:举杯消愁愁更愁除了和谐,目前拜腾背后最主要的“老大”就是一汽集团了。一汽方面为拜腾南京工厂提供了天津华利的生产资质,在与新势力的合作中先后遭遇清行汽车、新特汽车、云度汽车、南京博郡、拜腾汽车和零跑汽车,特别是南京博郡和南京拜腾,让这个共和国汽车业界的长子和老大哥悔青了肠子。经过几年的折腾,其“借鉴整合拜腾高端电动平台为红旗所用”的目的仍没有实现。南京地方出钱出地出政策,引入高大上的拜腾,目的是借助拜腾的高端产业链集群,将南京打造成为江苏第一、全国前三,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城市和应用先导城市。但经过几年的折腾,这个目标始终没有实现。一汽凭借一己之力,在集中精力发展红旗的“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对拜腾的重组到底能不能成功,实在不好说。最主要的是时间窗口,造车新势力的第三波,一汽拜腾还能赶上吗?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却认为,通常情况下,大树底下难长草。(详见本号旧文:《拜腾这棵小苗儿,能在一汽这棵大树下存活下来吗?》)富士康: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再说说新进入局的富士康。在2021年1月与拜腾签约后,虽然也在一周后的2021年1月12日全资成立南京富腾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但此后便成为“签约狂魔”。2021年1月13日,富士康宣布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整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的生产与服务。2021年1月14日,富士康宣布任命前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郑显聪(JackCheng)为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主要职责是负责MIH平台联盟规划,掌管硬件部门兼平台规格定义。2021年5月14日,富士康宣布与汽车设计师Fisker二度出山创立的电动车公司FiskerInc公司(不是被万向收购的Fisker汽车)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鸭梨项目(ProjectPEAR(“个人电动汽车革命”的缩写))。具体包括双方共同开发Fisker品牌全新电动车型(低于目前Fisker的FiskerOcean),计划2023年四季度量产,在包括北美洲、欧洲、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市场销售,售价低于3万美元。富士康将在美国等其他国家陆续建造生产基地进行代工生产,总产能将达25万辆。2021年5月18日,富士康宣布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PSA+FCA)签署合资协议,专注于车联网功能和服务的开发与应用,包括车载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和云服务平台开发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载应用、5G通信、升级的OTA无线远程服务、电子商务和智能座舱集成方案。2021年5月31日,富士康与泰国国有企业PTT公司签约,在泰国建立电动汽车开放平台和零部件制造基地,为愿意代工的东南亚汽车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和零部件服务。从富士康马不停蹄疯狂签约的背后,可以大概看出富士康计划通过发挥其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集成化的电动汽车模块和全套零部件提供给愿意生产外包、但又没有制造经验的汽车企业,帮助汽车企业迅速推出产品。富士康计划在2025年占据电动汽车平台市场的至少10%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系统模块和零部件提供商”,为汽车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从富士康目前的一系列动作来判断,签约拜腾,只不过富士康练手路上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插曲罢了。拜腾完全依靠富士康“重回赛道”的想法有些“tooyoungtoonaive”了。已经与吉利绑定的富士康,如何和一汽主导下的拜腾合作,不得而知。地方主管:乱世用重典再说说拜腾所在地江苏。2021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显示,江苏省的汽车产能存在严重过剩情况。2016年-2020年,江苏省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56.7%、52.4%、39.76%、33.03%,意味着在五年时间内,汽车产能利用衰减了过半,并且33.03%的产能利用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约20个百分点,已严重偏离合理区间。《通知》中特别提到“南京拜腾工厂建成后停产,盐城国新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受阻”等典型案例。为此,江苏省发改委提出将从多个方面强化对全省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的指导监督,严控新增整车产能,适时建立建设进度缓慢项目或产能利用率低企业的退出机制,对重大汽车零部件项目加强指导,防止和纠正地方违规备案。据《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判断,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伤透了心”的江苏省应该不会在短期内备案核准任何新增的新能源整车项目了,而很可能迅速强化对建设进度缓慢或产能利用率低企业的退出机制。这样的话,停工停产一年多、又被央视以“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的定性专题报道的拜腾汽车和南京知行,也很有可能面临被清退或被鼓励与其他企业实施区域内兼并重组。虽然2021年2月,媒体报道拜腾正与潜在的美国SPAC公司和投资者洽谈,计划学习贾会计走美国上市的捷径,听说已经请了中金投行部的某VP出山......然而,美国政府换届导致SEC对SPAC的态度变得更为谨慎,SEC4月以来发布了一系列声明,旨在强调对SPAC遵守证券市场规则的监管和警示,这无疑将影响通过SPAC上市的速度和效果。更重要的是,近来滴滴事件带来的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要求,必然使得拜腾SPAC的时间大大滞后,甚至有取消的可能。综上,一汽拜腾要在重组中重启,一个字,难!2021-07-087.7万1
比亚迪6月销量公布 上半年累计超24万 海豚上市能否独领风骚?比亚迪6月销量公布 上半年累计超24万 海豚上市能否独领风骚?昨日,比亚迪发布6月份最新销量数据。据显示,6月份销量为49,765辆,同比增长52.5%,1-6月份累计销量为246,689辆,同比增长55.51%。其中,本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116辆,同比大涨207.1%,占总销量81%。DM车型为20,100辆,创销量新高;EV车型为20,016辆,同样创下新高。新能源上半年累计宗销量为154,579辆,同比增长154.76%。燃油车销量为9649辆,上半年累计总销量为92,110辆。可见,随着比亚迪新能源布局的进一步扩大,燃油车的占比正在逐步较少,新能源正成为主力。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比亚迪在电动化进程又迈进了一大步。具体车型方面,比亚迪汉6月份销量为8386辆,继续领跑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自上市以来,比亚迪汉凭借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和优势,在刀片电池产能受限的情况下,销量也是仍然能够直追奥迪A6L和奔驰E级等豪华轿车,稳居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榜第四名。据了解,销量最大的EV车型,平均销售价格达到了26万以上,顶配车型销量则占到整体销量的60%。截至目前,比亚迪汉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9万辆。唐家族销售3139辆,环比增长36.4%。随着全新一代唐DM-i上市,唐DM的同比增长达到了134.8%。作为比亚迪旗下旗舰SUV车型,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超25万辆。另外,唐EV作为比亚迪乘用车出海欧洲的首发车型,也已于6月7日在上海港起航出发,2021年累计将向挪威发运1500辆唐EV。宋家族6月份销量为14,365辆,累计总销量超92万辆;其中宋DM同比增长414.2%。另外,宋PLUS还获得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6项全优评价。作为最早搭载比亚迪插电混合系统的车型,秦家族销量为15,509辆,秦PLUSDM-i环比增长67.3%。截至目前,整个秦家族累计销量超35万辆。据了解,比亚迪DM-i订单已经超10万,且数量还在不断持续增加。足以说明,只要是比亚迪车型搭载了DM-i系统,都将会成为热门热销产品。并且,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讲,更是降维打击。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乘用车2020年的单车均价约为13.52万元,2021年有望达到15.17万元,且这个单车均价甚至将追平国内销量最好的合资品牌大众,成为自主品牌单车均价最高的品牌和车企之一。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单车均价,已经算得上是独领风骚。面对小型车需求呈现旺盛的状况,奇瑞小蚂蚁、宏光MINIEV、零跑T03等车型都在细分市场中深受欢迎。比亚迪也推出了一款即将有可能成为爆款的小车产品-海豚,新车基于e平台3.0打造,该平台有着综合效率超89%的八合一电驱系统,最高效率99.7%的新一代SiC电控以及具备800V高压闪充等先进技术。前不久上海对上绿牌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意味着该市场必然将被更高一个档次的车型所占据,这也是对海豚后期成长利好的最大诱因。新车在三电系统中,所搭载的刀片电池无疑是亮点,鉴于车型定位与同级产品价格参考,定价如果能降至10万元级,必定更受青睐。按照我国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至2035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各占一半,意味着我国汽车全面电驱动时代正加速到来。而市场目前虽被丰田、本田为代表的的日系车型占据主力,但比亚迪借势运用DM-i平台技术,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全民舆车: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为40万辆,其中EV和DM车型各占一半。如果按照此计划,EV车型还需完成超24.5万辆、DM车型则为超14万辆,两者分别月销量需达4万余辆和2.39万辆。从近两个月比亚迪公布的表现来看,已非难事。2021-07-067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