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汽车面临破产重组,未来车主的道路在何方
近几年,国产自主品牌已经面临大转型。在这当中,有一些品牌已经成功从以前的山寨抄袭,成功转型自主研发,例如比亚迪、吉利、长安和红旗等;但也有一些品牌却依旧走老路,延续着抄袭、不作为的老路,甚至有一些品牌的运作就依靠着合资品牌来“吸血”,就像众泰和本文的主角华晨汽车,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聊聊他们的历史和问题。
华晨金杯,曾经响当当的“中国商用车之王”
一提到华晨汽车,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买车就要抠车标的华晨宝马,除了宝马以外,其他人都想不到它旗下的自主品牌。
其实在以前,华晨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可以说是风生水起。1988年,华晨汽车的前身,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正式成立。此后在“金杯”品牌的带领之下,可以说是一路腾飞,尤其是1997年,金杯客车在轻型客车领域的产销量达到全国第一的水平,甚至还保持了6年,才被其他品牌超越。
这里有一个冷知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第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企业,是华晨汽车。
华晨汽车的“三条线”,成为事业二度腾飞的基础
时间来到2000年,这一年是华晨汽车全面爆发的一年,当时的合资公司金杯通用生产出第一款SUV雪佛兰开拓者,同年年底,华晨中华M1正式下线,自此华晨汽车拥有了轻型客车、合资SUV和轿车三条产品生产线。不久之后,华晨汽车的创始人仰融却离开了华晨汽车,离开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
宝马选择华晨汽车,让华晨汽车过上了“躺着赚钱”的道路
在2001年,宝马汽车选择华晨作为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随后在2003年,华晨汽车与宝马汽车在北京正式成立“华晨宝马”。但这次签约,让华晨汽车通过合资品牌的收入,开始了“躺着赚钱”,但也成了华晨汽车一蹶不振的重要诱因。
轻视研发和服务,成为华晨汽车“慢性病的来源”
在2005年底,祁玉民被任命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同年中华尊驰降价4万,中华骏捷更是提前低价上市,但华晨宝马的销量惨淡,于是乎华晨被迫把华晨宝马的财务权、销售权等关键权限一并转让给宝马汽车,自此华晨汽车失去了对华晨宝马的掌控权,只能靠华晨宝马“输血”度日,甚至在2018年10月份,宝马公司宣布收购华晨宝马的25%股份,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的变更工作,至此华晨汽车掌握的股权仅有25%,话语权进一步萎缩。
随后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华晨汽车轻视自主研发、技术整合能力薄弱,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等情况,华晨再也没能吸引消费者,同时也导致了华晨汽车破产重组,此次破产重组不涉及合资版块,所以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不会受到影响。
关于华晨汽车的质量,我们用数据说话,首先是针对中华汽车的投诉数据,投诉量为717宗,完成率为93%,回复率95%,而满意度仅有86%。具体一点来看的话,中华的投诉案例大多都还在“企业处理”状态,最近的已完成投诉都已经是去年8月的事了。
(中间的“完成”并非企业处理完毕)
而金杯的话涉及的品牌太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共同的点是金杯的投诉数据也不尽人意。
写在最后:华晨的活法有点类似于以前的一汽红旗,但一汽红旗在最近几年通过自主研发成功翻身,如果当初傍上宝马这座“大山”以后不单单依靠华晨宝马来赚钱而是通过赚来的钱开始自主研发,那么华晨这个曾经辉煌过的车企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处境。但事已至此,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只能期盼以后还有人会为这些买了华晨旗下自主品牌车型的车主们,继续提供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