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调查锦湖轮胎:涉嫌隐瞒质量问题
南京市质监局栖霞分局质量管理处李处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6月5日,该局已开始针对锦湖轮胎鼓包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调查,但目前尚无结论。”
“对南京质监局已介入对锦湖轮胎质量调查,你作何评价?”“有吗?”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提问,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下称“锦湖”)市场企划部部长马相文反问道,当记者再次致电锦湖公关部门其他员工询问此事时,得到的答复几乎如出一辙。
事实上,在追踪整个事件过程中会发现,锦湖轮胎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鼓包和侧裂现象,似乎和锦湖中国本身毫无关联,虽然质疑和纷争因其而起,但锦湖更愿意以一种“不知者不畏”的心态坦然处之,当然,在事件没得到监管部门的判定时,锦湖技术上的坚持,仍存在侥幸的空间。
不可否认,锦湖试图以一种铤而走险的方式来维持已逐渐斑驳的形象,认错,还是继续无视消费者权益,锦湖选择了后者,如果以此来论证韩国人的刚烈本性,那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应用到像锦湖这样一家追求商业利益的企业身上,显然是种错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锦湖以身试法?是对自身产品的信心十足,还是黔驴技穷的商业手段,在最后,这起中国轮胎业的丑闻又将以何种方式结束呢?不久后,或许会有定论。
192万车主安全性未知
31万平方米的面积,包裹着数个巨大的银色外墙车间和2000多名工人,直到现在,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工厂,仍然是锦湖轮胎在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当年的荒郊地,如今已被纳入市政府城区规划中心,一种说法是,为了让位于市政建设,工厂将整体搬迁到浦口区的另一个工厂里。
锦湖(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炯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韩国锦湖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试图接触中国市场,在考察了数家内地企业以后,锦湖选择了南京轮胎厂组建锦湖中国。1997年初,南京栖霞区工厂正式投产。
锦湖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进入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家用汽车刚刚起步,正处于国产汽车厂商和外资合并的初期,基数虽小,但需求潜力巨大,又因锦湖轮胎价格低廉的定位,使得锦湖在品牌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迅速占领中国市场。
锦湖轮胎抢占中国市场的路径和大部分韩国电子产品截然不同,当初韩国的电子产品在中国人眼中还相当奢侈,而锦湖的市场策略更趋近于国产品牌,再加上其一直强调的韩国工艺,产品在中国大受欢迎。
此后,为满足日益膨胀的乘用车需求,锦湖轮胎在2002年对南京栖霞区工厂进行二期工程的建设,该工厂内部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栖霞区工厂日产量可达4万条,但较之需求产量仍然有限,在之后的三年中(2006-2009),锦湖中国相继又建设了包括长春、天津、南京TBR三家工厂,并且在天津设立一个全球研发中心。
据金炯均介绍,生产家用小胎的三家工厂(除南京TBR主要生产大胎的工厂)2008年产量为2480万条,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2480万条轮胎中,外销和内销比例对等。即1240万条轮胎将通过各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在中国市场消化,金炯均说,锦湖通过汽车厂商销售的轮胎占比大概60%,按照一辆汽车使用4条轮胎来计算,2008年使用锦湖轮胎的汽车达192万辆,即便出现质量问题的轮胎比例很小,绝对数仍不容忽视。
锦湖涉嫌掩盖轮胎鼓包问题
锦湖在中国市场急速成长,某种程度表明锦湖轮胎的受欢迎程度,从1993年进入中国,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期,是锦湖的黄金15年,其和同样出自韩国的韩泰轮胎,两者市场份额相加,一度占领中国轮胎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如此傲人的成绩,却随着2008年“鼓包门”事件被蒙上一层阴影。
2008年2月,浙江当地一家媒体率先披露了锦湖轮胎可能因质量原因而存在鼓包问题,文中提到杭州车主梁先生驾驶仅1000多公里,即发现汽车前左轮胎外侧面出现鼓包的现象,之后梁向4S店交涉,4S店把轮胎交给厂商鉴定,鉴定结果得出:鼓包现象是因汽车驾驶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但梁先生认为,在使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出现轮胎碰撞等特殊事件,因此,他对鉴定结果表示怀疑。
此后,受媒体的推动,众多车主纷纷反映自己所配置的锦湖轮胎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年5月,最先投诉的梁先生获得550元的换胎退款,6月,锦湖轮胎公司在杭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轮胎免费检测活动,此后随着“鼓包门”事件的愈演愈烈,7月,锦湖大面积为投诉车主予以“商务补偿”。锦湖强调,“商务补偿”并不等同于“召回”,“商务赔偿是一种非政策性的赔偿,而非支付补偿”。从2008年9月开始,当初仅在杭州开展的免费检测活动,逐渐被推及全国。
2009年“3.15”期间,锦湖轮胎因“鼓包门”事件被列入浙江省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到了今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引用中消协的数据时,提到“其中锦湖和韩泰的轮胎被投诉案例较多”,从而使锦湖再次陷入丑闻的困境。
质监局介入调查
广东佛山车主王先生现在想到跑高速就害怕,家里放着的一条锦湖鼓包胎被他拿来做存档,“厂家最终还是会给出个说法,那个轮胎将是证据”。
事实上,从2008年年底购车到现在,王先生的车前后车轮已有两条胎出现鼓包,在经过多次交涉以后,4S店答应赔付500元,但要求交回两条轮胎。最后因上述原因,他只交回一条。王先生告诉记者,车上还在使用的两个锦湖轮胎让他很不放心,在多次得到厂家认定为人为原因的回复后,其对投诉陷入绝望。
在记者了解到的各省市投诉中,类似王先生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都无一例外是受害者,一个反复被提及的警告是,汽车轮胎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驾驶安全,即使从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看,这种玩火自焚的选择性失忆,都将把厂家推向被唾弃的深渊。
本报在上期已提到锦湖在美的二度召回,经记者确认,两次召回的轮胎均为南京栖霞区工厂生产,但目前在中国出现的锦湖轮胎鼓包现象却一直未被重视。显然,这种双重标准让众多消费者无法接受。
南京市质监局栖霞分局质量管理处李处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6月5日,该局已开始针对锦湖轮胎鼓包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调查,但目前尚无结论。”
从轮胎厂家,到汽车厂商,到汽车4S店、再到消费者,问题被一再转嫁,遇到问题时,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各方视而不见,作为和轮胎厂家合作最为紧密的汽车厂商存在姑息,如果整车厂商对轮胎质量严密把关,并给轮胎企业以压力,“鼓包门”还会发生吗?
是继续辩解,还是勇敢承认,中国13亿消费者在等待锦湖轮胎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