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堪称一场“新旧势力的攻守战”——传统燃油车份额持续萎缩,比亚迪、零跑、小米、问界等国产新能源品牌从15万以下到35万以上市场全面突围,勾勒出清晰的价格带竞争逻辑。随着价格战硝烟渐散,下半年车市的焦点已从“拼低价”转向“拼价值”,不同价格带的潜在爆款车型,正藏在技术创新、用户需求与生态整合的博弈中。
15万元以内市场,早已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但竞争逻辑正从“性价比”向“好开好用”升级。上半年,吉利星愿以20.5万辆的全品类销冠成绩,打破比亚迪海鸥、宏光MINIEV的垄断,靠的正是“同价加量”策略——在保持纯电小车经济性的同时,升级空间与配置,精准踩中消费者“从能开到开好”的需求变化。比亚迪则凭借14款热销车型的矩阵优势,以DM-i技术的成本控制能力稳固基本盘,秦PLUS在10-15万价格带依旧领跑。
新势力在这个价格带的突围更具看点:小鹏MONA M03瞄准10-15万纯电轿车细分空白,以更低价格和差异化智能化配置,成为该区间唯一上榜的新势力车型,印证了年轻消费者对智能的需求正快速下沉;零跑则走“低价简配”路线,通过控制成本让T03跻身微型车销量前十,用极致性价比站稳脚跟。下半年,长安、奇瑞等传统车企将加码入门级新车,小鹏与零跑的“技术下沉VS成本控制”之争会更激烈,而比亚迪与吉利的头部较量,仍将主导这个市场的最终格局。
15-35万元市场是最复杂的“三国杀”战场,新势力、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这里展开全方位博弈。特斯拉Model Y虽仍居25-35万销冠,但近20%的同比下滑,暴露了本土品牌崛起带来的冲击。小米SU7以15.57万辆的销量成为最大黑马,除了吸睛设计与合理定价,“人车家生态”的整合与小米品牌的营销积累功不可没,也迫使行业重新审视生态竞争的价值。理想L6则抓住增程市场窗口期,以9.64万辆的中大型SUV销冠成绩,填补20万+市场空白,其成功源于精准定位、资源集中与先发配置优势,不过随着纯电技术成熟,增程的优势窗口正在缩短,这也是理想下半年发力纯电的原因。
从车型趋势看,预算提升后消费者更偏爱SUV——25-35万价格带SUV占比超60%,这让车企纷纷加大SUV投入。比亚迪秦PLUS、吉利星越L等自主品牌车型,靠制造工艺与服务网络的积累,与新势力形成互补;合资品牌则陷入困境,大众、丰田的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个性化上短板明显,传统优势正快速弱化。下半年,小米YU7、乐道L90、理想i8、全新小鹏P7等重磅新车将集中上市,纯电、插混、增程三条技术路线的较量会更深入,这个市场的格局随时可能被改写。
35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正迎来“新旧豪华的交替”。BBA靠终端降价维持7个TOP10席位,但品牌价值受损的隐患已现;问界M9则以近6万辆的交付量,成为50万级新势力销冠,它用华为赋能的智能体验(语音交互、智能驾驶)重构豪华定义,让“智能化从加分项变必需品”,M8上市两月销量破2万辆的速度,更印证了这种新豪华的吸引力。腾势D9则打破合资垄断,登顶MPV销冠,靠的是贴近中国用户需求的空间与配置,填补了自主品牌在高端MPV市场的空白。
下半年,蔚来ET9新款、极氪009光辉等车型将继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对国产品牌而言,智能化是弯道超车的机遇,但品牌积淀的挑战仍在——毕竟豪华认知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回望上半年,车市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吉利星愿、小米SU7等爆款的共同点,都是在合理价格内提供更好的体验。下半年,三个趋势值得关注:智能化加速下沉,20万以下市场将普及城市NOA;新势力分化加剧,零跑需证明低价盈利、理想赌纯电转型、小鹏靠智驾突围;生态竞争兴起,汽车不再是单一产品比拼,而是系统能力的较量。
从小米YU7的锁单风波,到理想i8的紧急调整配置,这些插曲都说明,新能源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下半年的战局会更残酷,但对消费者而言,车企的“价值内卷”,终将带来更多兼具品质与体验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