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体验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雷凌 动力更强与更智能是核心

来源:汽车投诉网
64560收藏
3月23日,广汽丰田带来了全新换代的雷凌,厂商指导价11.38-14.88万元,其中纯燃油版车型售价为11.38-13.58万元,双擎售价为13.38-14.88万元。作为广汽丰田提速全方位电动化战略布局,向全面电动化、智能化阔步迈进的产品,全新雷凌不仅对广汽丰田意义重大,同时本身也有了更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双擎车型。

3月23日,广汽丰田带来了全新换代的雷凌,厂商指导价11.38-14.88万元,其中纯燃油版车型售价为11.38-13.58万元,双擎售价为13.38-14.88万元。作为广汽丰田提速全方位电动化战略布局,向全面电动化、智能化阔步迈进的产品,全新雷凌不仅对广汽丰田意义重大,同时本身也有了更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双擎车型。

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提升了个啥

当然,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笔者试驾后的切身的感受。

全新换代雷凌是丰田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首发车型,搭载该系统的双擎车型从电池到电机都有升级,首先,电池由镍氢电池变为三元锂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据官方数据显示,其电池包实现了34%的小型化和44%的轻量化。

电池之外,电机的功率也有提升,由原来53kW、163Nm的电机升级为70kW、185Nm的电机,这也使得系统的综合功率由90kW提升为101kW。反应到具体的点上就是动力更强,加速更快,有媒体实测其百公里加速时间为9.65秒。而让人不解的是,在动力有提升的情况下,其WLTC综合工况油耗却由4.36L/100km下降到了4.07L/100km,实现了油给的少,车同样跑的快。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只是官方的书面理论,在实际的试驾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得益于电机功率的增大,全新雷凌电混双擎车型在载4人的情况下,一脚油门下去仍能感受到明显的推背感,而且,得益于E-CVT带来的平顺性,雷凌的动力输出在中后段更加平顺跟脚。

另外,官方并没有强调的是,作为紧凑型家轿,雷凌的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的双独立悬架不仅结构上比不少同级产品更强,同时在调校上也确实可见大厂功底,悬挂回弹的韧性很足,基本没有过多的震动。

更智能表现在几个方面

作为智能电混车型,全新换代的丰田雷凌在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以及智能互联等方面的实力也可圈可点。

首先是智能驾驶辅助层面,新车由老款车型的Toyota Safety Sense 2.0升级为Toyota Safety Sense 3.0。要强调的是,这并不只是“1”的提升,而是为用户带来了更全面的体验。

首先,3.0系统新增了道路标识识别辅助系统、紧急驾驶停止系统、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OTA远程升级功能等一系列的功能。其中,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是指在大灯开启的状态下,无论什么天气,时速30-80km/h时,远距离对横向通过的交通参与者进行更早的减速或制动操作,如无法避免碰撞时,车辆会通过向对象前进的反方向主动转向0.5m,避免过度接近;紧急驾驶停止系统是指当车辆持续警示驾驶员仍没有收到操作回馈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减速和在车道内停车,打开双闪等待救援,这两项功能官方称为世界首创。

为更加直观的展示雷凌双擎智能驾驶辅助层面的优势,广汽丰田设置了自适应跟车、主动刹车以及紧急制动等系列场景。笔者亲试,至少在40km/h的时速下,全新一代智能电混双擎雷凌应对这些场景都得心应手。

智能座舱方面,首先是肉眼可见的硬件层面,全新换代的雷凌配备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以及10.25英寸的触控中控屏。其亮点不仅在于配备了老款车型没有的全液晶仪表,同时在界面设置上也很有质感,且不同的驾驶模式下界面样式与配色都不同,同时,其也支持导航投影。

而10.25英寸的中控屏首先在视觉上相比此前的车型明显更有质感,轻薄的同时,屏幕显示也更加细腻,内置运用的丰富程度也堪称全新的进阶,高德地图可在线导航、媒体广场涵盖多种音频播放器,车载微信可有效减少开车时拿手机的频率,以保证行车安全。如果这些仍不能满足要求,小程序功能还能带来更多的在线运用,同时更有Apple Carplay、HUAWEIHiCar与百度CarLife三种手机与车机互联的方式,可有效满足各类用户的用车需求。

而关于智能互联层面,全新一代智能电混双擎雷凌车型则新增了数字钥匙,只需携带手机即可替代手机,并且可与亲友共享,而手机APP则可远程控制车辆的门锁,空调等,进一步的提升了用车便利性。

全民舆车更值得选的双擎车型

据广汽丰田数据显示,雷凌从2014年引进至今已经获得了近 160 万车主信赖,庞大的用户基数表明对于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雷凌是紧凑型家轿领域不可多得的选择之一,而全新换代的雷凌升级明显的情况下,销量更值得期待,但就个人体验来说,双擎版车型确实拥有更好的用车体验。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