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外媒有消息指出大众汽车集团考虑由大众品牌开发小型电动车,不再由西雅特承担该项目时,不少人用自己极为强悍的联想能力推测出,江淮大众没戏了。
但这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顺着这条线走下来,不仅如此,还发生了颠覆性的转折。
大众汽车的“买买买”
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布消息,消息主要内容为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与此同时,还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实际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收购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的消息早有爆出,因此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觉惊讶,只是多少会有点感慨。而令人惊讶的是,江淮大众不仅没有出局,按照大众的动作,它将成为大众在国内发展的重点对象。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大众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还是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50%股份被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收购,在汽车界都绝对算的上大事。
为何从江淮大众突破股比限制
为了保护民族工业,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而在2018年的10月,宝马集团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从华晨集团手中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份,将股比从50%提升至75%,华晨宝马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第一家打破股比限制的合资车企。
随后,大众多次提起过调整股比的事情,但一汽集团与上汽集团都较为强势,此事自然不太可能,相对来说,江淮汽车更容易说话,所以大众汽车集团选择了江淮大众,同样是提升股比至75%,获得江淮大众实际管理权,当然,已经拥有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股份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后会不会继续对江淮汽车下手也是难说之事。
打破股比限制后的影响
由于国内消费者普遍对中外合资的汽车品牌认可度更高,不少中方企业凭借50:50的股比限制基本可以躺赢。此次大众再次突破股比或将会引得不少合资品牌中的外方也有想法,但是就当前而言,只能学习大众从新能源汽车品牌入手。因为根据规定,2022年才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但2018年已经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
如此,国内很多边缘化品牌或许会为了生存寻找实力强悍的外资品牌合作,或许放手一搏能“起死回升”。实力强悍的外资品牌也会更倾向于这类企业,因为更容易掌控。
按照这个逻辑,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困难呢?常理上应该是的,开放股比后,有实力的外资品牌自然会寻找能够允许自己占主导的合作伙伴,那么本来比较弱势的自主车企发展肯定也就受限。
在已经有的合资品牌中,话语权较弱的最后慢慢的可能也会被迫妥协接受股比变更,当然,类似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实力强悍的汽车集团短时间内应该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国内多年的布局也很难让外资品牌直接放弃合作。
当然,出现中方要求提升股权的情况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电动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中国在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上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拥有一定的实力和话语权,所以也不一定就都处于弱势。
打破股比限制后的工作
对大众来说,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江淮大众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尽快获得更多市场认可,实现盈利,这可以说是此次动作的意义所在。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公告,其将进一步强化集团正在推进的电动化战略,也就是说,大众集团有意愿授予合资公司大众集团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已经明确的是到2025年江淮大众计划有5款新能源车的入市,同时也将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此外有消息称,江淮大众将力争在2029年实现达到年产量350,000-400,000辆的规模。
如此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会同时收购国轩高科26%的股份了,根据有关媒体指出,以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建设的两座MEB工厂产能估算,满产后大众每年在国内需要34.8GWh动力电池供给,那么成为国轩高科大股东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动力电池供方面的忧虑就能很好得到解决了,九年之后的产能目标也就有达成的保障和基础了。
如此来说,另一个问题就值得思考了,那就是上气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新能源车型是否会停滞?一旦江淮大众的产品力有长足进步,市场份额提升,大众汽车集团是否还会愿意投入新能源车型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两个合资品牌呢?
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这两个老牌合资品牌实力是否会被慢慢削弱?不排除可能,但也不能忘记,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在国内多年的品牌积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不会放弃这么多年的心血。
实际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动静,与欧盟碳排法案的严格执行和欧洲各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有重要关联,它害怕的是日益被动的局面。但小编认为,此次的多方购入,无论是对大众、江淮汽车、江淮大众还是国轩高科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说江淮会有更多资金和技术的入驻,品牌知名度上也会受益提升,江淮大众更是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汽车历史舞台上的强者,国轩高科也会成为世界知名的供应商,而代价就是失去很大部分的自主权。
写在最后
据悉,签约各方计划正在向相关部门申请,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完成相关交易。对于中国汽车界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股比开放了,中外合资品牌公司中的外方名正言顺的可以掌控合资公司,同时,大众又有可能再次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并助力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次转型,向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