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7月最新厂商零售排名 日系热销不再 自主表现走高

来源:汽车投诉网
8.7万0收藏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7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为150.0万辆,同比下降6.2%;2021年1-7月累计销量为1144.5万辆,同比增长22.9%。 从乘联会公布的狭义乘用车厂商零售销量数据来看,与6月份相比,Top 15榜单中厂商排名变化不大,但相同点仍旧是多家车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包括主流的汽车制造商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销量均呈现大幅下滑。尽管如此,销量排名前三也还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的厂商零售排名中,比亚迪首次挤进前15。而这次排名又提升了,位列第12名。根据7月份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7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为150.0万辆,同比下降6.2%;2021年1-7月累计销量为1144.5万辆,同比增长22.9%。

从乘联会公布的狭义乘用车厂商零售销量数据来看,与6月份相比,Top 15榜单中厂商排名变化不大,但相同点仍旧是多家车企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包括主流的汽车制造商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销量均呈现大幅下滑。尽管如此,销量排名前三也还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的厂商零售排名中,比亚迪首次挤进前15。而这次排名又提升了,位列第12名。根据7月份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系销售56,975辆,同比增长89.4%,环比增长1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达50,057辆,同比增长262.7%。

在看其他自主品牌,在榜单中可见,除了吉利汽车之外,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均实现了增长,而吉利汽车也是Top15榜单中唯一下滑的自主品牌。7月份销量同比下滑8.4%至9.2万辆,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4%至66.9万辆。

从近期吉利发布新车频率来看,其正在加速产品布局,以弥补目前市场表现的不佳。星越L可谓是今年重磅的新车之一,已于7月20日正式上市,根据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星越L销量为6059台。该成绩对于上市仅20天左右的新车来说,是可喜的。

与此同时,对吉利品牌有着至关重要的另一款新车,第四代帝豪也将在不久后上。作为一款累计销量超三百万的车型,新车又将续写怎样的神话,我们翘首以盼。

长城汽车与奇瑞汽车同比增长均超两位数,比亚迪更是达93.5%,在几乎清一色的降幅当中显得格外刺眼,也为榜单中涨幅最大的车企。其主要还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发力,在6月份顺利反超特斯拉成为国内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后,7月份继续反超特斯拉。

另外,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力,旗下欧拉品牌是最大的功臣。据数据显示,欧拉品牌销售7,251辆,1-7月累计销量59,798辆,同比增长378.4%。

2021年上半年,欧拉猫系家族迎来了闪电猫、朋克猫以及首款A+级SUV等多位新成员,产品涵盖了轿车及SUV全品类、全面覆盖A00-B级市场,这些均为欧拉品牌销量的增长提供了重要助力。

看完自主品牌,再来看看一直在市场中都偏热销的日系品牌。东风日产在7月份的表现中不太乐观,在6月份零售跌幅的基础上又再次下降。原本只能依靠轩逸单打独斗,如今全新一代的奇骏也已经上市,售价区间为18.19万元-26.29万元。

该车最大的争议点还是所搭载的1.5T可变压缩比三缸发动机,虽然该发动机在技术上和数据上都可以媲美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1.5T发动机。但提起三缸还是大部分国内消费者的敏感点,如果始终不被接受,技术上带来的优势还是无法弥补消费者心中的痛点。

东本与广本延续6月份战绩,仍旧跌出前十。以东本为例,主要还是受零部件供应紧张和疫情防控有关。据相关报道,为配合当地防疫工作,公司已于8月3日起暂停其合资公司东风本田三座武汉工厂的生产。

相比东本,广本的情况则要好得多。降幅与6月相比缩小近一半,为10%。并且,前些日子广汽本田也发布相关信息,称芯片已经有所缓解,第四代飞度恢复供应。

另一大热销的丰田,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销量分别为7.2万辆和7.1万辆,同比微涨,整体属于正常市场表现。并且两者在产品布局上都加快速度,皇冠-陆放、赛那等也将在下半年上市。

相比起其他厂商的跌宕起伏,7月份的豪华车品牌继续保持着稳定的结构特征,体现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竞争影响不大。

全民舆车: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末厂商库存环比减少2万辆,渠道库存环比减少16万辆;今年1-6月,厂商库存减少23万辆,去库存幅度创历年同期新高。可见,上半年的车市是以去库存为主,而下半年则将出现相反的状况,以进货补库存的趋势。

但7月份全国疫情的零星爆发,也打乱了部分地区的销售节奏。但好的是,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开展对芯片反垄断调查,这一点有利于改善芯片供给秩序,有利于积累零售订单的交付。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