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专+帮丨下订超过8个月,为何交车仍“遥遥无期”?

来源:南方网
2.7万0收藏

延续了两年的芯片危机,让强势复苏的中国车市频频被“拖后腿”,新能源车“交车难”已经蔓延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从小鹏、理想“先交车后补装”,到自主、合资新车“跨年交付”,供应链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提升,并进一步影响到交付。经销商、消费者苦不堪言,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打击了消费信心。

近日,柯先生向“专+帮”、汽车投诉网等平台投诉,自己购买了一台宋PLUS DM-i 车型,等了8个月都没有交车,而4S店也没有告知交车时间,只是让其继续“等待”。

“要么退钱,要么等!”

柯先生告诉南方+记者,自己是2021年4月17日订购了一台比亚迪宋PLUS DM-i 车型,并交了5000元定金,当时销售员和他承诺6月17日可以提车。6月17日,柯先生并未收到提车信息,立刻联系了这位销售员,“他和我说,车已经在路上,之后又等了一个月,8月底这个销售员离职了,”柯先生说,“对接的另一个销售员告诉我无限期等待,我投诉到比亚迪官方客服,也没有回复。”

柯先生于2021年4月17日订购了一台比亚迪宋PLUS DM-i 车型。柯先生于2021年4月17日订购了一台比亚迪宋PLUS DM-i 车型。

让柯先生不解的是,比亚迪4S店并没有对延期提车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理由,只是推诿还没安排好车,甚至没有告诉具体的到车时间。“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我为之已经等了8个月,是非常早的订单客户了。同样,店里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订车后无法提车,”柯先生说,“我联系比亚迪官方客服前前后后20多次,对方只说会安排专员联系我进行处理,但一直没人进行后续跟进。”

销售员与柯先生在线沟通,对方称新车一直没发货。销售员与柯先生在线沟通,对方称新车一直没发货。

南方+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柯先生还联系了比亚迪市场部门,对方回复会帮他继续协调推进交车事宜,但至今也未有人联系柯先生。柯先生后来联系了本地市场监管局,比亚迪给出的反馈是,“要么退钱,要么继续等。”

无独有偶,王女士为了给儿子过年结婚用车,于2021年9月11日订购了一台比亚迪唐DM-i新车。同样也遭遇了提车遥遥无期的烦恼,“当时销售员告诉我们宋PLUS提车要等半年,唐的话,2个半月到3个月就能拿到,我考虑到正好过年时有车用,就买了唐DM-i,”王女士称,“结果等了整整4个月,也没提到车,销售员的回复是比亚迪产能跟不上,没车!”

王女士与销售员的微信对话,在订车4个月后提车时间仍无法确定。王女士与销售员的微信对话,在订车4个月后提车时间仍无法确定。

王女士称,自己不断地电话联系销售员,销售员一直说没车,打了比亚迪客服电话,对方表示会有人联系,但并没有下文。“销售员不告诉我具体的到车时间,只说要排队,我就问那有没有订单排序表,他不告诉我,我也查不到,非常着急。”

南方+记者还发现,在“专+帮”平台上,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因无法按时提车,近期投诉日渐增多。一位订购了长安奔奔E-star的女士也介绍,4S店订车时承诺3个月交车,如今自己已经等了6个月还没提到车,销售员还不断暗示,要想快点提车可选装5000元的安装包,“现在到的车都是加装了安装包的。”

供应链压力大、交车难

对此,南方+记者联系到比亚迪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对于DM-i车型的交付,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们积极安排和部署加速DM-i超级混动车型的产能提升,由于订单很多,车辆交付上相对较慢,目前新增订单的交付平均时间为3.5个月,给DM-i客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比亚迪相关人士说,“下阶段,在确保交付品质的前提下,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客户订单交付查询系统也在搭建优化中,将实现从客户下订到提车的全流程实时信息跟踪,为消费者带来更加透明、愉悦的购车体验。”

南方+记者发现,“交车难”已经不再是2021年车市的个别现象,甚至有不少合资品牌车型延迟交付的时间长达半年。因为交付压力大以及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在元旦期间并没有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也让消费者购车观望情绪渐浓。

为何经销商会出现“交车难”?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去年贯穿全年的汽车供应链压力。受疫情影响,“芯片危机”笼罩着整个“汽车圈”。新能源车因产品特性,对智能化有着更高要求,也因此受缺芯影响更明显。

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7.1%,降幅环比上月收窄1.2%,已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尽管缺芯的状况开始缓解,但汽车产能爬升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跟上消费需求。

目前,已经有不少汽车品牌关注供应链的风险抵御压力,意图摆脱芯片依赖。零跑自研自造凌芯01自动驾驶芯片,三电系统全面自研自造。广汽投入数亿研发经费,自主建设了先进、完善的动力电池电芯实验室和试制生产线,加快行业自主研发布局,实现自主创新技术水平的快速突进。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