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河南民生频道旗下的“大参考”栏目的报道,有一位来自郑州的栾先生称,他的特斯拉Model S(最近出现了无法驾驶的情况,车上提示电池故障。而郑州特斯拉体验中心的售后人员则告知,原因是由于电池短路、电池涉水。值得一提的是,栾先生是郑州第一个购买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该车仍处在八年不限公里的质保期内。而根据栾先生的讲诉,特斯拉工作人员一直诱导他承认是自身原因导致车辆涉水,需要自费去维修,而换电池大概要20-22万元。


从视频展示的信息来看,当记者来到特斯拉体验中心时,事故车辆底部的整个电池已经拆卸出来。随后,记者对特斯拉体验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该工作人员称:“该车的状态就是电池有过进水。”,但一旁的疑似栾先生朋友的男子立刻质问道:“你确定那是进水吗?”。

而记者也询问车辆底盘电池周围有无密封的东西,该工作人员表示:“任何设备都有一定的密封性,但它是有密封等级的。”,而栾先生朋友同样质问道:”如果说密封胶不是百分百防水的,那为什么要用密封胶呢?”。面对这一质问,该工作人员表示道歉,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进水确实无法推测。

记者发现,从栾先生车上拆卸下来的电池表面一层膜下方有明显的液体水迹,并且里面还掺杂着泛黄的物质,而在周围确实有密封条的的存在。面对这一现象,记者随即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液体以及是否做过相应的检测。该工作人员表示称,在郑州无法进行单独的拆解,需要运到上海,但拆解费用需要车主自费。面对工作人员的这一席话,栾先生及朋友均吐槽售后对车辆检测全凭肉眼,同时也反问工作人员,如果拆解后就是三元锂电解液怎么办?但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回应这一问题,而是表示具体还需进行拆解。也即表明,如果栾先生无论是想要检测还是维修,都需要自费处理。


在体验中心无法获得准确答复后,记者也拨通了特斯拉厂家的电话,虽然仍然表示会及时跟进处理,但车主栾先生表示目前已致电特斯拉厂家100多次,但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自进入2021年后,特斯拉因疑似连续甩锅的行为而处在风口浪尖。1月份时,江西的特斯拉Model 3车主在使用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充完电后便出现了趴窝的情况,而售后人员则表示是电流过载所致,同时也表示特斯拉是按照一个固定值进行整流,但如果是国家电网的电压突然升高,那充电的电压也会随着升高。

面对这疑似甩锅的行为,国网南昌供电公司深夜发文进行回应,否认是国家电网原因造车的事故,并建议特斯拉请专业人士认真查找原因。随后,特斯拉立即发文进行了道歉,但表示录音经过剪辑。
另外,北京的一位特斯拉Model X(图片|配置|询价)女性车主在提车一个月内便连撞两车,怀疑是刹车失灵。但特斯拉客服人员却回应称不是刹车失灵,而是女性没有劲导致踩刹车力度不足,惯性前冲让人觉得是在加速;并强硬地表示,如果不认可这一说法可以进行起诉,调取后台数据。这一疑似甩锅的行为同样引发了热议,随后特斯拉也通过官方账号发布了致歉声明,同时也表示录音经过剪辑。
而针对这两次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新华网也对特斯拉进行了批评:回应消费者质疑,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态度傲慢。

而在2月8日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特斯拉随即发声称诚恳接受政府部门指导,并深刻反思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强自检自查。同时也表示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始终尊重消费者权益。

但没想到,在被国家五部门约谈经过半个月之后,就出现了郑州栾先生维修纠纷的事件,并且根据视频中栾先生的描述,特斯拉诱导车主承认涉水并且打了100多个电话沟通都没有解决问题,这显然与特斯拉当初承诺尊重消费者权益的态度不符。
不知是否是受到舆论的影响,特斯拉1月份在华销量环比出现了下跌。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特斯拉1月销量为15484辆,其中主销车型Model 3的销量为13843辆,相比2020年12月减少了9961辆,虽然有消息称销量下滑是由于部分新车出口导致国内市场供应不足,但事实是否如此只有特斯拉自己清楚。

结语:作为第一家外商独资且在上海建厂的车企,特斯拉享受着中国良好的政策和待遇。但特斯拉在国内做大做强后,出现问题却频频甩锅,不但被新华网、国家电网等发文批评,还被国家相关部门约谈。
汽车作为工业品,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车企而言,除了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外,也要加紧在售后服务的建设。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是百花齐放,所以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也将决定企业的高度,如果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以及口碑,营销做的再好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