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频频召回 克莱斯勒国产前夕堪忧

来源:时代周报
4.4万0收藏


  或许菲亚特-克莱斯勒CEO马尔乔内在替Jeep选择国产伙伴之前,应该先好好考虑是否要整顿一下克莱斯勒旗下的产品质量。

  国家质检总局7月19日通报指出,由于存在多种缺陷,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召回部分进口指南者、自由客、300C、牧马人汽车,在中国大陆共涉及6万余辆。然而在此大规模召回计划之后,克莱斯勒最近又对旗下生产日期为2012年9月11日至2013年6月6日的大捷龙车型进行召回,数量为2639辆。

  在Jeep即将实现国产之际,克莱斯勒亦可借此机会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只是此前先是从北京吉普退出再从北京奔驰出局的悲剧命运,会因此重演吗?

  频繁召回

  在7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召回的车型中,包括49754辆2009年10月14日-2012年7月18日生产的2010-2012款进口指南者(compass)2.0L、指南者2.4L和自由客(Patriot)2.4L汽车;947辆2012年8月8日至11月14日生产的2013款300C汽车;10019辆2011年8月12日至2013年2月23日生产的2012-2013款进口牧马人(Wrangler)汽车。

  而就在此前,克莱斯勒曾对2012年款指南者和自由客2.4L的四驱车型进行过召回,数量为4783辆。据克莱斯勒方面称,由于供应商未能正确制造,该批次车型燃油箱内部的虹吸管存在问题,在一些高温、极高海拔、极高燃油蒸气压力的运行情况下,虹吸管将燃油从油箱副侧传送到主侧有可能受到限制。而最近一次的召回则声称,车子内部气囊控制模块中的软件编程存在错误,可能导致在某些特定低速侧倾情况下安全带卷缩装置以及侧气帘延迟启动或不启动,存在安全隐患。

  祸不单行的是,在实行6万余辆的大规模召回后不久,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又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13年9月30日起,召回部分进口2013年款克莱斯勒大捷龙汽车,生产日期为2012年9月11日至2013年6月6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2639辆。问题同样是车辆的气囊控制模块存在软件错误。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方面表示,将为涉及车辆免费刷新气囊控制模块软件,库存车辆将在消除该缺陷后再交付。同时该公司还表示,将通知相关已知客户,并邀请他们与最近的特许服务中心取得联系,以安排相应检修。

  这已经是克莱斯勒集团今年之内在华发起的第七起召回事件。而同样的问题在美国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相关的召回已达八起。

  早前有媒体报道,NHTSA(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克莱斯勒发函称,因燃油系统存起火隐患,要求其召回1993年款至2004年款Jeep大切诺基,以及2002年款至2007年款Jeep自由人,共计270万辆。根据NHTSA的说法,涉及召回的车型因多起油箱爆炸而导致54起致命性事故。

  虽然这起金额高达2.7亿美元的召回,克莱斯勒方面曾一度拒绝,但最新消息显示其同意先召回部分车型。有评论声称,显然克莱斯勒已经意识到拒绝召回将对其品牌价值造成更大的损失。

  国产迷思

  数据显示,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今年上半年在华销量达到5.2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2.31万辆,同比骤增127.6%。尽管在华拥有如此高的增速,但上半年菲亚特-克莱斯勒全球销量的增长也不过为4.9%。彭博社调查的13名分析师甚至调低了对该集团的营业收入目标,他们一致认为,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2014年营业收入目标可能将从2010年的1040亿欧元下调至890亿欧元,削减幅度为150亿欧元。

  在克莱斯勒的四大品牌中,Jeep在全球的销售最为广泛。去年Jeep品牌在中国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07%,创下200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成为其北美之外的第一大市场。其中,全新进口Jeep大切诺基在华销量同比增长68%。

  这不禁让马尔乔内喜出望外,而迫切实现国产的心情更让马尔乔内发出了希望在华寻求第二个伙伴合作生产Jeep车型的声音。根据菲亚特集团、克莱斯勒早前签订的扩大在华生产和销售乘用车合作的框架协议规划,Jeep系列将于2014年下半年在中国投产,规划产出目标超过10万辆/年,这将成为菲亚特-克莱斯勒2014年在华年销量达到30万辆的关键内容。

  其实Jeep品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并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开始国产切诺基车型。然而,由于合资企业股东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分家,北京吉普后来更名为北京奔驰,Jeep首次国产项目也随之退出中国。随后Jeep品牌改以进口车形式在中国销售。去年,Jeep在华销售还不到5万辆,而最近的频频召回事件必然会使其品牌形象进一步蒙灰。

  在国产化细节尚未出台之际,对于马尔乔内来说,如何重整克莱斯勒的品牌形象或许更为迫切。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