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乏力却逆势扩张 雷克萨斯本末倒置?
来源:中国商报
4.4万0收藏 雷克萨斯尽管拼劲十足,但在中国历经3年的高速增长,这个中国豪车市场的“年轻贵族”如今却陷入了顶峰过后的临界瓶颈。
同样不愿意谈及销量,也不愿意提及竞争对手,能明确告知雷克萨斯现阶段不会计划国产,但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却用“不太清楚”或“没听明白”的字眼予以回避,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林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保持着常有的习惯。
在目前的市场现状中,低调的态度,透露出曾林堂的难处。而雷克萨斯2008年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两大指标增长严重放缓、2009年一季度相比竞争对手的销量下滑局面,更成为其压力的最直接体现。
押宝混合动力
如果非要对雷克萨斯自2005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出现的最大降幅做出解释,曾林堂给出的回答则是:“中国对大排量车型消费税的提升对我们冲击很大,而那些能够提供较小排量的豪华品牌是有优势的。”
尽管在国家消费税实施之前,雷克萨斯受制于品牌积累的软肋,采用大排量产品与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德系对手同级别小排量车型进行竞争,也达到了一定效果,但狭窄的产品线的确是雷克萨斯在华发展不容忽略的桎梏。
纵观雷克萨斯的产品结构,中低端车型ES350是销量贡献最大的主力,占据雷克萨斯中国销售总量的50%以上,这也意味着,包括IS、RX和GS等系列的产品表现平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单靠一款车型支撑销量势必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风险,而大排量又受限国家消费税的征收,更何况,雷克萨斯占据优势的华南市场受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冲击,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至今都未完全释放。
“我的责任就是希望通过最大的努力争取更多的车型来到中国市场,壮大我们的产品线,包括排量的选择应该会越来越多。这个策略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时间表的问题”,曾林堂告诉本报记者。据他透露,现在也正在与总部协商,制定一个低排量的车型引进计划,除此之外,引进更多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也是改善目前产品结构的一种考虑。
但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现状来看,较小排量车型的引入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因为对于进入中国较晚的雷克萨斯而言,品牌积累本身薄弱,加之尚无国产计划,相比已经国产的奔驰、宝马和奥迪,其小排量车型在成本和价格两方面毫无优势,也无从谈起对销量的支撑作用。如此,雷克萨斯现阶段的产品结构调整将可能更多着力于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广。从2009上海车展,雷克萨斯亚洲首发的全新油电混合动力豪华SUV RX450h,并专门开启油电混合动力展区向中国介绍这一技术优势的现象中,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销量亟待突破并将宝马7系与奔驰S级视为竞争对手的雷克萨斯LS系列中,这样的路径也许真能带来惊喜。毕竟,在现有的LS系列中,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比例已经占据了40%左右的份额。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则是,由于销量基数较小,加之中国新能源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即使油电混合动力能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可,但对于雷克萨斯中国销量的贡献并非绝对。
真正的软肋
从根本上来讲,雷克萨斯在中国正面临着“豪华血统”的认知挑战。
“我们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高档车用户最看重的因素就是品牌形象,因为这是与他们身份契合的象征,德系高档车在中国的品牌积淀显然占据了先机”,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监新张岚告诉本报记者。她表示,虽然包括雷克萨斯在内的日系豪华品牌正在奋力前追,但由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中国用户对于日系的豪华血统并不是特别认同。
至于雷克萨斯近年中国销量大幅攀升的原因,张岚认为,这是由消费特征和营销策略所决定的。“调查结果显示,购买雷克萨斯的用户相对低调,他们更倾向于一款不太张扬但性能还不错的产品。而且,雷克萨斯4年10万公里的保修政策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相比同档次的德系车,雷克萨斯的人性化配置会更丰富,能够从服务和产品本身赢得中国消费者。”
这样的策略,固然能在用户心中留下亲和、环保、经济的印象,但从宣传力度而言却相对较小,并不能很快将其品牌价值有效传达到消费群体之中。
“本身进入中国的时机就没有优势,最近两年也才看到它们的广告,雷克萨斯还需要让消费者更好地去获得认知”,张岚表示,雷克萨斯要在中国达到与德系竞争对手同等的发展水平,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因为消费者对豪华血统认知的思想转变并非易事,而日系厂商所倡导的低调消费理念要高档车市场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关键还得取决于厂家的营销策略。至少从目前来看,雷克萨斯尽管频推新车型,广告招牌随处可见,但广告诉求就产品谈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聚焦。
现在出现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则是,在走访部分雷克萨斯4S店之后,我们发现雷克萨斯一直引以为豪的服务口碑有所下降,对于一个品牌不占优势、大排量产品的价格优势又被大幅削弱的豪车厂家而言,可谓是致命的威胁。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与雷克萨斯快速扩张的网络建设不无关系。
面对这样的疑问,曾林堂并未做出正面回答。他强调,2009年的网络建设仍然按照原计划并未停止,根据审批进程,年底将会有61家4S店开业。雷克萨斯面临的挑战是团队的更大支持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个别经销商的服务水平下滑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但不是说我们愿意见到这种现象。厂家、总代理、经销商、消费者四赢的局面一直都是我们的原则”,曾林堂话虽如此,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却认为,目前雷克萨斯现有的4S店远没有达到充分饱和的程度,盲目扩张的后果将加大他们的困难处境。
之前大环境的繁荣,加之独辟蹊径的价格牌和服务牌,雷克萨斯在中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但在当下的逆境之中,已经有所基础的雷克萨斯,本应从品牌塑造入手,继续强化服务网络和核心技术的优势,以弱化产品线狭窄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逆势扩张、跑马圈地、曾经创造中国奇迹的雷克萨斯现在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
同样不愿意谈及销量,也不愿意提及竞争对手,能明确告知雷克萨斯现阶段不会计划国产,但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却用“不太清楚”或“没听明白”的字眼予以回避,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林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保持着常有的习惯。
在目前的市场现状中,低调的态度,透露出曾林堂的难处。而雷克萨斯2008年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两大指标增长严重放缓、2009年一季度相比竞争对手的销量下滑局面,更成为其压力的最直接体现。
押宝混合动力
如果非要对雷克萨斯自2005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出现的最大降幅做出解释,曾林堂给出的回答则是:“中国对大排量车型消费税的提升对我们冲击很大,而那些能够提供较小排量的豪华品牌是有优势的。”
尽管在国家消费税实施之前,雷克萨斯受制于品牌积累的软肋,采用大排量产品与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德系对手同级别小排量车型进行竞争,也达到了一定效果,但狭窄的产品线的确是雷克萨斯在华发展不容忽略的桎梏。
纵观雷克萨斯的产品结构,中低端车型ES350是销量贡献最大的主力,占据雷克萨斯中国销售总量的50%以上,这也意味着,包括IS、RX和GS等系列的产品表现平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单靠一款车型支撑销量势必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风险,而大排量又受限国家消费税的征收,更何况,雷克萨斯占据优势的华南市场受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冲击,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至今都未完全释放。
“我的责任就是希望通过最大的努力争取更多的车型来到中国市场,壮大我们的产品线,包括排量的选择应该会越来越多。这个策略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时间表的问题”,曾林堂告诉本报记者。据他透露,现在也正在与总部协商,制定一个低排量的车型引进计划,除此之外,引进更多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也是改善目前产品结构的一种考虑。
但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现状来看,较小排量车型的引入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因为对于进入中国较晚的雷克萨斯而言,品牌积累本身薄弱,加之尚无国产计划,相比已经国产的奔驰、宝马和奥迪,其小排量车型在成本和价格两方面毫无优势,也无从谈起对销量的支撑作用。如此,雷克萨斯现阶段的产品结构调整将可能更多着力于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广。从2009上海车展,雷克萨斯亚洲首发的全新油电混合动力豪华SUV RX450h,并专门开启油电混合动力展区向中国介绍这一技术优势的现象中,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
在销量亟待突破并将宝马7系与奔驰S级视为竞争对手的雷克萨斯LS系列中,这样的路径也许真能带来惊喜。毕竟,在现有的LS系列中,混合动力车型的销售比例已经占据了40%左右的份额。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则是,由于销量基数较小,加之中国新能源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即使油电混合动力能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可,但对于雷克萨斯中国销量的贡献并非绝对。
真正的软肋
从根本上来讲,雷克萨斯在中国正面临着“豪华血统”的认知挑战。
“我们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高档车用户最看重的因素就是品牌形象,因为这是与他们身份契合的象征,德系高档车在中国的品牌积淀显然占据了先机”,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监新张岚告诉本报记者。她表示,虽然包括雷克萨斯在内的日系豪华品牌正在奋力前追,但由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中国用户对于日系的豪华血统并不是特别认同。
至于雷克萨斯近年中国销量大幅攀升的原因,张岚认为,这是由消费特征和营销策略所决定的。“调查结果显示,购买雷克萨斯的用户相对低调,他们更倾向于一款不太张扬但性能还不错的产品。而且,雷克萨斯4年10万公里的保修政策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相比同档次的德系车,雷克萨斯的人性化配置会更丰富,能够从服务和产品本身赢得中国消费者。”
这样的策略,固然能在用户心中留下亲和、环保、经济的印象,但从宣传力度而言却相对较小,并不能很快将其品牌价值有效传达到消费群体之中。
“本身进入中国的时机就没有优势,最近两年也才看到它们的广告,雷克萨斯还需要让消费者更好地去获得认知”,张岚表示,雷克萨斯要在中国达到与德系竞争对手同等的发展水平,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因为消费者对豪华血统认知的思想转变并非易事,而日系厂商所倡导的低调消费理念要高档车市场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关键还得取决于厂家的营销策略。至少从目前来看,雷克萨斯尽管频推新车型,广告招牌随处可见,但广告诉求就产品谈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聚焦。
现在出现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则是,在走访部分雷克萨斯4S店之后,我们发现雷克萨斯一直引以为豪的服务口碑有所下降,对于一个品牌不占优势、大排量产品的价格优势又被大幅削弱的豪车厂家而言,可谓是致命的威胁。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与雷克萨斯快速扩张的网络建设不无关系。
面对这样的疑问,曾林堂并未做出正面回答。他强调,2009年的网络建设仍然按照原计划并未停止,根据审批进程,年底将会有61家4S店开业。雷克萨斯面临的挑战是团队的更大支持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个别经销商的服务水平下滑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但不是说我们愿意见到这种现象。厂家、总代理、经销商、消费者四赢的局面一直都是我们的原则”,曾林堂话虽如此,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却认为,目前雷克萨斯现有的4S店远没有达到充分饱和的程度,盲目扩张的后果将加大他们的困难处境。
之前大环境的繁荣,加之独辟蹊径的价格牌和服务牌,雷克萨斯在中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但在当下的逆境之中,已经有所基础的雷克萨斯,本应从品牌塑造入手,继续强化服务网络和核心技术的优势,以弱化产品线狭窄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逆势扩张、跑马圈地、曾经创造中国奇迹的雷克萨斯现在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