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击败“三足鼎立”局面|后浪靠什么发起攻势?
来源:汽车投诉网
7.4万0收藏
岚图—东风集团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其首款上市售卖车型便是性能级中大型SUV-岚图FREE,也是旗下首款5G车型。值得一提的是,除纯电车型之外,岚图FREE还将提供一款增程式电动车版本,预售价格从31.36-33.36万元不等。 增程方式电动车的存在,在此前4月中的上海车展里,除理想ONE之外,理想汽车在该领域还没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增程式电动车的领域一直以来都被国内的造车企业所忽视,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们。 上海车展过后,突然涌现出三款增程式电动车同台竞技的好戏。岚图FREE增程式、赛力斯SF5 华为智选 增程式、哪吒S增
岚图—东风集团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其首款上市售卖车型便是性能级中大型SUV-岚图FREE,也是旗下首款5G车型。值得一提的是,除纯电车型之外,岚图FREE还将提供一款增程式电动车版本,预售价格从31.36-33.36万元不等。

增程方式电动车的存在,在此前4月中的上海车展里,除理想ONE之外,理想汽车在该领域还没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增程式电动车的领域一直以来都被国内的造车企业所忽视,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们。

上海车展过后,突然涌现出三款增程式电动车同台竞技的好戏。岚图FREE增程式、赛力斯SF5 华为智选 增程式、哪吒S增程版,虽说以上三款车型暂未上市交付,但对理想汽车而言,无疑是一种隐形的压力。但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前景,而是作为后浪的岚图,以及更多后来者的新造车企业该如何去击败前浪造车玩家蔚来、理想、小鹏,“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及造车新势力一员的特斯拉。

5月26日,理想汽车公布2021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数据。至此,美股“造车三兄弟”2021年第一轮比拼的成绩单出炉。从结果来看,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都呈现出营收增长、亏损收窄、毛利转好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营收79.82亿元,同比增长481.78%。理想汽车营收35.75亿元,同比增长310.00%。小鹏汽车营收29.51亿元,同比增长616.26%。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三家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不同的是,在与维权车主争议还未落下帷幕时,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出炉。同为美股造车新势力一员的特斯拉现已连续7个季度实现盈利。其 Model 3和Model Y车型第一季度产量为180338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07%;交付量为18284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40%。

据其财报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营收663.91亿元(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58%,其营收规模约为蔚来汽车的8.3倍、理想汽车的18.6倍、小鹏汽车的22.5倍。GAAP净利润为28.12亿元(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38%,超过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毛利润总和。

第一轮入场造车的蔚来、小鹏、理想,已经为接下来入场的巨头铺好了路。后入场造车,虽然失去了先发优势,但必定会少走很多探索的路。尽管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已实现正向快速增长,但依大数据而言,其三家企业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之和仍不足特斯拉三成。

与此同时,高额的研发费用也是当前三家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未能实现良好营收的原因之一。财报数据显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在今年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6.87亿元、5.15亿元、5.35亿元,研发费用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61%、14.41%、18.13%,不难看出研发投入最少的就是理想汽车,但在整体营收占比中仍为较高的一部分。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是企业的基石,所以三家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

相比之下,在高研发成本投入的同时,特斯拉仍然能保持盈利状态。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42.56亿元(6.66亿美元)超过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三家研发费用之和。据了解,特斯拉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电池、人工智能软件和芯片等方面。目前上海超级工厂生产车型超90%的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不仅单车成本大幅降低,其整体产能也有所提升。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曾经上百家PPT造车企业大部分为昙花一现,能够成功上岸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但“蔚小理”这三家新势力却凭借着各自的特色,在一众车企的围剿中杀出重围,甚至将造车潮直接带入2.0时代。

可以肯定的是,造车仍然是如今众多企业转型的首选,造车依旧很热,但在资金充足与掌握关键技术的前提下,虽然能更快速地进入到量产阶段,可距离营收获利依旧遥远。其他领域巨头的加入造车潮流中,更多的必将选择代工模式。事实上,无论是造车新势力或是互联网巨头们,实现量产并顺利销售都是一道难题,量产交付,冲刺盈利,都是必须跨越的坎。电动车技术变革确实会导致创业窗口开启,但这扇窗户的面积并不大,打开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通过单打独斗,自主摸索并不能快速的加入互联网造车赛道中,电动车元器件、芯片、主机厂全靠供应链,更多的结局可能会是造成各方产品车型差异不大,如何为用户打造新鲜感,吸引消费欲望,这或许会成为日后造车“后浪”们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新品牌诞生实现造车量产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更多的市场用户流量将被分类消化,而新势力造车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从价格上对竞品实现长期的降价压力,价格战显然不会是长久的。随着未来产品间同质化竞争的愈发激烈,无疑新势力造车将难上加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全民舆车:决战“2023”后浪将如何立足于新挑战之中?

新势力造车开启下半场,还有谁没上车?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造车”也被赋予新生命力。汽车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让科技型企业看到了跨界造车的共通性,同时也看到了巨大的产业链空间和延伸价值。

与此同时,老牌传统造车企业也已经意识到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以不同方式探索着适合自身转型之路。传统派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当下,显得有些犹豫,但是其整车制造能力、品牌效应、多年的用户积累,是后来者所羡慕的资本。大象转身固然有许多挑战,但其执行力,绝不可小觑。2023年即将开局,造车后浪们的表现,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