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沉,十万至二十万级车型或将成为主流?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4 万辆和27.1万辆,环比增长14.3%和5.8%,同比增长1.7倍和1.6倍。
再从销量角度看,7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5.6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20.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5.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1.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1.4万辆,插电式混动车型0.06万辆。
尽管每年7月是传统汽车的销售淡季,且疫情再度袭来,但依然未能阻挡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我们再将目光拉回到新能源车领域,目前为止在国内其实还是一个相对“偏激”的市场,表面上,新能源车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依旧不算大,但是闹出的动静却是不小。
造车新势力们的销量表现一直以来都备受行业内外关注。每到月初各家公布销量之时,关于“新势力们销量排名”的讨论便十分火热。但大多榜单仅以销量论英雄,没有对各家所处的细分市场进行区分,存在局限性。然而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虽然销量的同比增长率不断攀升,但在这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榜单上的排名却变化不大。
但若车企希望通过更低价的电动车型快速攻占销量市场,那么其对车型的销量自然是十分看重的。换成另外一个角度,对于电动车型智能化发展与驾驶体验的优化,价格则不是这类车企首要关注的层面。
当下的新能源消费,要么微型小车,包括五菱宏光MINI EV、欧拉黑猫、奇瑞小蚂蚁、长安奔奔E-Star等微型车,其最大的优势是便宜。要么是高端产品,Model3、比亚迪汉、小鹏P7、蔚来ES6、理想ONE等中型或中大型车级别高,价格也高,两极分化形势非常明显。
显然,智能汽车的门槛也不是越高越好,目前汽车是国内唯一普及率偏低的家庭工具,有数据表明全国2.9亿辆车,千人汽车保有量200辆,且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不足170辆,百户家庭普及率不足50%,还有一半家庭没车。当然,这不排除地方政策、号牌指标等因素影响。但伴随着政策红利继续释放,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潜力依旧巨大。
例如,作为中国品牌里少有的走高端路线的品牌蔚来,以及竞争对手特斯拉即将推出全新车型产品,或被命名为Model 2或Model Q,售价区间在15-20万元区间,随着入款车型价格不断下探,进入消费者关注度更高的价格区间,蔚来显然并不想和特斯拉打价格战,但走量的市场也不能失去,为了不影响品牌向上,蔚来也已开始着手子品牌的新车计划。
不过,近来特斯拉与蔚来的舆论风波也加剧了部分消费者对所谓的新能源车“智能驾驶”等标签等的质疑。国产电动汽车想要扩大市场占有率,除了走以价换量路线或打智能牌外,归根究底还是要用品质说话,在消费者心中安全可靠还得是排在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