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杨晓东高位接盘王晓秋,荣威名爵今日之殇谁该背锅?
来源:乐逗汽车
4.8万0收藏
从荣威i5到名爵5,上汽乘用车在“以价保量”的老路上越走越远。当六七万元的地板价被击穿,荣威、名爵引以为傲的“高大上”百年英伦血统,已然被砸的稀烂。 究竟是晓秋总埋的雷,还是杨晓东该背的锅? 前几天一场某车企的线下活动结束后,跟几个媒体同行一起宵夜吃烧烤,顺便唠唠嗑。 期间,大家谈到近几年国内车市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车企和品牌崛起的很快,有的则陨落的很快。很多时候,“楼起楼塌”真就是短短两三年时间。 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上汽乘用车,及旗下的荣威、名爵品牌。 上汽搞自主,买买买“洋为中用” 众所周知,身

从荣威i5名爵5,上汽乘用车在“以价保量”的老路上越走越远。当六七万元的地板价被击穿,荣威、名爵引以为傲的“高大上”百年英伦血统,已然被砸的稀烂。

究竟是晓秋总埋的雷,还是杨晓东该背的锅?

前几天一场某车企的线下活动结束后,跟几个媒体同行一起宵夜吃烧烤,顺便唠唠嗑。

期间,大家谈到近几年国内车市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车企和品牌崛起的很快,有的则陨落的很快。很多时候,“楼起楼塌”真就是短短两三年时间。

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上汽乘用车,及旗下的荣威、名爵品牌。

上汽搞自主,买买买“洋为中用”

众所周知,身为我国六大大型汽车国有汽车集团之一,上汽较长一段时期以来,一直是国内销量最高的龙头车企。

合资板块里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年销量规模经常高居150-200万辆的段位,有这“三驾马车”在,上汽连年稳坐国内销量第一车企的宝座。

但身为龙头企业、尤其大型国企,在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路上,自然理应充当排头兵。

长期维持“合资强、自主弱”的局面,不仅政治层面说不过去,广大的网友和国人消费者,也是看不过去的。

所以对于财大气粗的上汽而言,发展自主很讨巧的一个走法即为“买买买”。

没错,无论是荣威还是MG名爵,都是上汽买过来的、一度被历史淘汰出局的“英伦”汽车品牌。

曾几何时,日不落帝国牛气冲天,时至今日英国本土车企品牌,早已经被一个个“卖”光了。

上汽有钱,发展自主“买买买”走点捷径无可厚非。毕竟洋品牌不仅宣传起来,给人的赶脚“高人一等”,诸如MG这样车标都买来了的,也的确有利于其国际化业务的拓展。

王晓秋踩点上位,杨晓东成高位“接盘侠”

2019年7月,对于王晓秋(业界素有‘晓秋总’之称)、杨晓东这对上汽“老兵”来说,可谓是职业生涯上一个重要分水岭。

先是经过“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一周公示后,彼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的王晓秋,正式晋升为上汽集团新一任总裁。

紧随其后,上汽乘用车内部大会上,彼时任上汽国际业务部总监的杨晓东,接替王晓秋成为上汽乘用车的掌舵者。

公开信息显示,1964年出生的王晓秋,自1988年进入上汽体系工作算起,已经在上汽干了三十余年。

其相继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以及零部件等诸多板块履职,堪称上汽自己培养出来的“多面手”高管。

55岁时终于更进一步,升至上汽集团总裁高位。

而且是踩着上汽乘用车时值“巅峰”的节点,成功上位集团层面,将上汽乘用车的这个摊子留给了继任者。

1970年出生的杨晓东,在接替王晓秋掌舵上汽乘用车之前,在业界媒体及公众面前,并没有太多光环围绕。

为数不多的资料显示,杨晓东曾参与了上海通用(现上汽通用)合资项目的前期筹备,后成为合资公司采购总监。2014年,转战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全力开拓海外市场。

短短四五年时间,上汽的海外销量从不足10万辆,做到了逾30万辆。

居功至伟的杨晓东,由此被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等高层看中,以“黑马”姿态接替王晓秋、全面掌舵上汽乘用车。

晓秋总继任者杨晓东

无须讳言,王晓秋接替“准点退休”的陈志鑫,踩在了一个很讨巧的点上。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名爵,2018年销量冲到了70万辆的历史高峰。

不过其实从2018年小半年开始,荣威名爵均已经开始显露出了“颓势”。

为了“保量”王晓秋当年很果断地采取了“价格战”,月销量一度破两万台的荣威i5,售价“亮瞎眼”地击穿荣威品牌6万元的“地板价”。

晓秋总高位晋升,杨晓东自然成为了高位“接盘侠”。

口碑不佳,“由盛转衰”埋下隐患

明明前几年还势如破竹,一度堪称国产品牌里勇于“正面刚”合资品牌的急先锋,誓言引领国产车不断“向上”突围,荣威和名爵怎么在2018年之后的这两年,迅速陨落?

这是个值得所有车企同行反思、并引以为戒的话题。类似的还有前几年同样大红大紫的广汽传祺,在此不作展开。

拿荣威和名爵来说,最最核心的原因无不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功底的支撑,大厦建的太高太快,地基不稳“崩塌”是必然的。

譬如轿车领域的荣威i6名爵6,SUV领域的荣威RX5、名爵HS、ZS等产品,卖相都不差,而且一开始很多都非常“叫好叫座”。

但由于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动力系统部分,早期车型匹配的并不成熟理想,仓促推向市场后给早期车主用户,没有留下一个较好的口碑传播,贻害无穷。

眼看着“明星”主力车型销量急转直下,新推出的产品也不再受到消费者追捧、连连哑火,急功近利的上汽乘用车采取了“以价保量”的昏招和老路数。

在i6之后推出的i5,直接将身段下放到比长安、吉利等国产品牌更低的位置;

上市前叫嚣着要对标CR-V、RAV4等合资品牌的“荷尔蒙SUV”—名爵HS,低价上市不说,后面眼见销量还是起不来,又进一步采取了“大幅降价”的促销策略。

凡此种种举措,无异于“饮鸠止渴”。

将上汽乘用车荣威和名爵,过去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品牌向上”形象和势能,击的粉碎。

事实上,荣威和名爵今天的品牌力,已经从过去的高国产品牌一等,迅速变得不如正当红的长安、吉利、长城了。

荣威SUV旗舰RX8冲高失败

品牌力被人为地“搞砸”了,给荣威、名爵在后续的惨烈市场竞争落败,埋下伏笔。

王晓秋带来一个“坏头”,杨晓东继续跟进

“如果做不到目标,年底全部下岗,一个不留!”

2018年10月29日,荣威i5上市前的媒体专访会上,彼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上汽技术中心主任的王晓秋,语出惊人。

王晓秋主导荣威i5上市打响“价格战”

在他看来,车市大环境开始下滑,当时刚爬上颠覆不久的上汽乘用车,也正在面临增长乏力、甚至市场下行等严峻挑战。

在追求品牌向上和保量这件事上,王晓秋选择了后者。以“量”为大!

后来实践也表明,荣威和名爵在已经开始显露疲态的2018年,上汽乘用车首次以“价格战”的策略保住了市场销量,并且在形式更加严峻的2019年下半年,顺利晋升到集团层面任职。

身为一名”老兵”,王晓秋会不知道,在荣威和名爵好不容易将品牌形象和溢价,拔高到一定高度的前提下,贸然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会对品牌造车难以估量的后续影响吗?

况且平心而论,别说背后还依靠着上汽集团这棵大树,就当时荣威和名爵的销量规模和形势来看,绝没有到什么“生死存亡”的恐怖地步。

试想,彼时年销量依旧高居六七十万辆的上汽乘用车,尚且需要喊着“要死要活”必须靠打“价格战”来为生,你让那些体量还没你大、后台更没有你硬下国产友商,咱活?!

都不用谈什么品牌向上、找合资品牌要市场,都破罐破摔“放血”大甩卖得了。

所以只能说“屁股决定脑袋”,在位者追求的和看重的,并不见得是外界和吃瓜群众,所能理解得了的。

在“以价保量”这条老路上,前任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形势依旧严峻,继任者杨晓东想不跟进都难。

看看上汽乘用车11月份的销量“喜报”,过去“靠打擦边球主攻小众市场”的名爵,销量居然大幅反超了主品牌荣威。

再看看名爵销量结构,最值得官方拿出来炫耀的,居然同样是与当年荣威i5套路如出一辙的,“白菜价”名爵5!

至于上汽乘用车1-11月份的累计销量,及2020年的销量目标完成情况等信息,不仅在官方的“喜报”里看不到,网上相关报道也风毛菱角。

乐逗观察:

任何时候,任何车企品牌,产品和品质永远是1,配套营销及服务等则是一个个的0。

如果你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不过硬,起初卖的越好口碑“砸”的越快越烂。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以为然,急功近利地为了保量、保量、保量,而去饮鸠止渴搞“价格战”,结局只会越来越惨淡。

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这些局外人和吃瓜群众都看得明白,王晓秋和杨晓东这两位相继执掌上汽乘用车的“总舵主”,怎么可能不明白?

但现实生活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像电影《后会无期》里面说的,“道理也都懂,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王晓秋之后,杨晓东还在走“以价保量”的老路,只能叫人感叹: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诺大的上汽体系里,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与大江湖。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