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315猜想:“过分夸大、虚假宣传”增势明显 这些车企今天慌不慌?
来源:汽车投诉网
6.1万0收藏
要说起每年3月份的重磅事件,除了“两会”以外,就是3·15晚会了。此时此刻,距离2022年3月15日也仅剩一个下午的时间。回顾历年来的央视3·15晚会,汽车行业早已成为晚会的“常驻嘉宾”。根据消协组织发布的2021年投诉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食品和服装行业,这也再次将汽车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分别为2608.2万辆和销量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与3.8%,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由此可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领域内的相关投诉也会只增不减。 从早前央视正式公布的今年3·15晚会主

要说起每年3月份的重磅事件,除了“两会”以外,就是3·15晚会了。此时此刻,距离2022年3月15日也仅剩一个下午的时间。回顾历年来的央视3·15晚会,汽车行业早已成为晚会的“常驻嘉宾”。根据消协组织发布的2021年投诉情况来看,汽车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食品和服装行业,这也再次将汽车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分别为2608.2万辆和销量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与3.8%,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由此可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领域内的相关投诉也会只增不减。

从早前央视正式公布的今年3·15晚会主题为“公平守正、安心消费”来看,本次3·15或许将会涉及到虚假宣传、里程虚标、减配和交付延期等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也就围绕着这些关键词,结合相关具体事件,大胆猜测届时哪些车企会被点名上榜。

首先,在中消协指出的主要投诉问题里,车企不兑现承诺、产品存在虚假宣传,车企对已售车型随意修改网上宣传资料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在这当中,去年的长城欧拉事件,绝对算得上是热度霸榜。

据了解,车主在购买完欧拉好猫之后,发现车机中央处理器采用的不是宣传中所说的高通8核高性能处理器,而是5年前就发布的旧款英特尔4核A3940芯片。该芯片的性能与现在的技术相比起来落后不少,并且兼容性也差了很多。最终导致车主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整体体验感十分不佳,难以忍受。

在车主们发起维权后,欧拉非但没有及时给车主一个说法,反而不动声色将此前官网上对车机系统高通处理器的相关介绍内容下线。直到事情不断发酵,最终被央视点名批评,欧拉才承认了产品与宣传不符一事。即便后续欧拉针对该事件向车主们弥补,但显然为时已晚,失去的信任很难通过各项补救权益来挽回。

据部分律师所讲,欧拉的行为或涉及虚假宣传。其在宣传时未明确说明是针对未来车型,那按照消费者通常的理解,所做宣传必定针对的是现有在售的车型。所以厂家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起诉商家要求退车退款,甚至退一赔三。

除此之外,类似的事件也同样发生在极氪001身上。2021年10月,极氪001车主发出了联合声明,表示从网络曝光的相关图片看到,极氪生产的极氪001,存在与宣传物料不同的情况。即宣传物料所展示的EC天幕颜色为灰黑色,而实车却是天蓝色。而消费者花费了1万元选装了EC天幕,正是基于对演示效果的认可。更令消费者感到无语的是,官方此后随即删除了原来的天幕演示动画,这样做似乎是有急于抹除证据的嫌疑。

再如夸大宣传,近年来各车企都热衷于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宣传,而目前我国法规仅仅只开放了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但有些车企在宣传时就直接表示某某车型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由此也导致了不少因为车主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辅助驾驶系统而发生车祸的事件,这当中就有我们常提到的特斯拉、蔚来等因为“自动驾驶”所发生交通事故身亡的事件。虽然此后,业内对自动驾驶的宣传口径、安全规范进行了自查自改。但由此间接导致的事故也无法挽救。

随着新四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OTA越来越普遍使用的情况下。部分车企可能会在车辆未上市之前,大肆宣传车辆所具备的功能和优势。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则是需要通过OTA升级后才能达成,有着利用OTA“超前宣传”的嫌疑所在。并且,OTA之后是否能正常使用,稳定性如何保障,也都还是未知数。例如此前理想汽车上李想承诺NOA系统会于当年9月上线,但到9月份之后,却不见该系统的踪影。对此律师也表示称,该行为已涉嫌虚假宣传。

根据我国《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十六条规定,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产品或者服务的,属于欺诈,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全民舆车:真实全面告知消费者产品情况、公平合理约定双方权责、不夸大或者虚假宣传等,都是消费过程中经营者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诚信”始终是市场中不可触碰的底线,也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至于即将到来的3·15晚会,以上所提到的会不会登榜?我们还静观其变。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