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从合格证屡屡“被迟到” 解密汽车行业“潜规则”
来源:燕赵晚报
13.8万0收藏
  你能想到吗,买车时也会遭遇忽悠。张先生全款买了车,合格证却迟迟拿不到,直接影响是不能上牌照。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汽车经销商为了贷款将合格证质押在银行,早已成为该行业的“潜规则”。石家庄市工商12315提醒,消费者购车时就要约定合格证随车交付。如果不能交付合格证,你的车也许还在银行押着呢,这将隐藏风险。无独有偶,买车的刘先生也被忽悠了。买车时说好了是国Ⅴ的排放标准,买回来却发现是辆国Ⅳ标准的机动车,他一气之下将4S店和厂家投诉到了工商部门。
  投诉
  合格证快半个月了拿不到
  “我从江淮4S店买了一辆瑞风S3,全款买的车,临牌挂了半个月了,迟迟拿不到合格证。着急上牌子,快急死了。”昨日,在本报天天3·15维权热线中,消费者张先生很郁闷地向记者反映。
  今年12月2日张先生从江淮4S店全款购车,上了全险,购置税这些费用全套都交齐了,但4S店并未将合格证随车给他。他从12月6日就联系4S店,索要车辆合格证,4S店回复说:合格证还在厂家呢,会尽快给提供。但是直到12月14日了,4S店还是迟迟给不了合格证,也没个合理说法。
  张先生着急挂牌,找朋友一打听,说车辆合格证是机动车出厂的合格证明,都是机动车生产企业印制并随车配发随车带的。4S店提供不了合格证,很有可能是拿去给银行做抵押贷款了。“我着急赶着在这两天选号挂车牌,4S店这样做多耽误事儿啊!”
  回应
  4S店:马上解决周二来取合格证
  昨日上午10时,记者电话联系上江淮汽车4S店,针对张先生迟迟拿不到合格证的投诉,江淮4S店一位销售顾问回复说会尽快联系车主,协商解决。
  昨日16时,记者再次联系上江淮4S店,对方答复说,已经和车主取得联系,下午车辆合格证已经到店了,约好了车主周二上午来取。对于全款购车还迟迟拿不到合格证,该销售顾问解释说,这些车都是贷款从厂家买入的车。因为资金运作,公司都是先从银行借钱打给厂家,厂家把车辆发给4S店。但是因为从银行贷款了,所以这些车辆合格证都得在银行作为抵押物。等卖了车,给银行提交解除抵押申请,银行内部也需要走流程,所以会比交车日期晚几天。
  调查
  4S店要融资汽车合格证抵押在银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买了车,车辆合格证迟迟拿不到的现象并非个例。经销商为了贷款将合格证质押在银行的现象,早已成为该行业的“潜规则”。时间长的甚至一两个月拿不到合格证,而涉及的品牌众多。
  一位汽车销售界人士鲁先生介绍说,汽车经销商一般都有贷款融资的需求,以抵押车辆合格证的方式换取贷款确实已是业内较为常用的融资模式。常规情况下,汽车经销商会先与汽车制造商、银行签订协议,以待售车辆作为质押物来向银行申请贷款。把现车抵押给银行,而合格证就成为抵押担保物交由银行保管。等汽车售出资金回笼后,4S店还钱拿回合格证,交给购车者。汽车合格证“被迟到”的主要原因,就是个别4S店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赎回质押在银行的汽车合格证。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购车者已交全款提车,却迟迟拿不到合格证的情况,鲁先生分析说,为了保存一定量的库存车,即使贷款部分的车款已回笼,4S店也不会立即赎出这部分车的合格证,而是会用这些钱再从厂家购进新车。等这批车售出后,才去赎回上批车的合格证。此外,不排除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4S店质押合格证换取贷款后,将这笔钱参与其他形式的投资收益活动了,或用以偿还利率更高的贷款。
  说法
  律师:可要求退车并赔偿
  一位法律界不愿具全名的张先生认为,车辆经销商在交付车辆时,应将车辆的合格证等有效凭证一并交给消费者。车辆没有合格证,无法进行车辆登记,上牌、行驶、保险、事故赔偿等都没有保障,存在重大的消费风险。消费者交款购车后,便是车辆的所有权人。把车辆合格证抵押给银行就相当于把车抵押给银行,一旦4S店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被抵押车辆有可能被银行强制执行,消费者相当于购买了一辆没有“保障”的车,这种车证分离销售已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卖了车不给提供合格证,经销商属于未完全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解除销售合同、退车并赔偿的要求。而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也应由经销商承担。
  记者从石家庄市工商12315了解到,近几年12315热线不时接到消费者购车后却迟迟拿不到车辆合格证的投诉。
  石市工商12315提醒消费者:根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汽车合格证是汽车符合国家标准、具备出厂销售条件的身份证明,必须证随车走。对于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汽车合格证是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投保、注销等手续时必须提交的法定证明文件之一。没有合格证就不能办理汽车牌照,也无法上保险。
  12315工作人员马颖丰建议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可通过选择规模大一些的集团或企业进行购车或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合格证交付时间、具体上牌时间等方式,尽可能地避免权益受损。购买汽车时,要仔细检查包括合格证在内的各种资料,如果车商确实是因客观原因一时提供不了合格证,也应该让他们给个期限,并将期限写进购车协议或另外开具补充协议。
相关新闻
  说好了“国Ⅴ”
  买回来是“国Ⅳ”
  说好了是国Ⅴ的排放标准,买回来却发现是辆国Ⅳ标准的机动车,市民刘先生一气之下将4S店和厂家投诉到了工商部门。昨日,记者调查发现绝大数4S店在售机动车均为国Ⅳ标准,但个别汽车销售员却存在以欧Ⅳ、国Ⅴ标准忽悠购车市民的现象。
  提车后发现是辆“国Ⅳ”标准的车
  今年9月,退休后的刘先生准备买辆机动车代步,他看中了一款荣威牌运动型乘用车。他发现,只有省会北二环西路与泰华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4S店内在售的这款车型的排放标准为“国Ⅴ”。
  刘先生说,这家4S店对这款车的宣传页上标明,这是一款“欧Ⅳ/国Ⅴ”排放标准的机动车。9月10日,刘先生在交付购车款前,还专门让销售顾问在所购这款车的宣传页上加盖了该4S店的销售业务专用章。当天,他以17.38万元购买了这款运动型乘用车。
  9月12日,刘先生在开车离开前,向4S店索要车辆合格证,却被对方以方便帮助办理挂牌为由拒绝。“4S店始终不同意我们拿走合格证,只允许拍照留存资料。”刘先生说,当晚回家后,他仔细查看车辆合格证发现,“原来这辆车并不是‘欧Ⅳ/国Ⅴ’的排放标准,而是“国Ⅳ”的排放标准。”
  “很多地方规定,只有国Ⅴ标准的外地车才可以在这些地方办理转入。”刘先生说,他的老家在唐山,一旦有一天他想将车过户到老家,“很有可能因为是辆国Ⅳ排放标准的车,而受到限制,我这亏算是吃大了。”随即,刘先生多次找到4S店、厂家反映此事,却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无奈之下,刘先生将这家4S店和汽车生产厂家投诉到了石市工商管理局。
  昨日,石家庄市工商局汽车市场管理分局负责此事的刘姓科长说,他们首次遇到因汽车排放标准引发纠纷的投诉,并依法受理了刘先生的投诉。“刘先生投诉4S店、厂家存在虚假宣传涉嫌欺诈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已组织三方进行了两次调解。”刘科长说,由于双方预期相差较大,调解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还正在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
  市场在售车多为“国Ⅳ”标准
  昨日,记者调查省会多家汽车4S店发现,大多数4S店在售机动车都是“国Ⅳ”标准,只有个别品牌机动车有“国Ⅴ”排放标准的车辆在售,并且国Ⅳ、国Ⅴ排放标准虽不同,但市场售价却一样。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销售人员对机动车有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表述时,含糊其词,让购车者无法正确判断。
  在北二环东路与建华北大街交叉口的汽贸园内,记者先后走访了5家汽车4S店。在第一家4S店内,记者询问一款热销轿车的排放标准时,两名销售顾问当即表示为“国Ⅴ”标准。两名销售顾问称,具体的排放标准要以合格证上标示的为准,“其实国Ⅳ、国Ⅴ无所谓,只要能上牌照,就没有问题。”
  而在第二家和第三家4S店内,销售顾问却表示,他们只有个别款轿车是“国Ⅴ”标准,并且目前没有现车。第四家4S店的工作人员则明确表示,他们只有国Ⅳ排放标准的轿车在销售。在第五家4S店内,记者从销售人员手中拿到的一张宣传彩页在排放标准一栏中只标有“欧Ⅳ”,并没有标注国标等级。“欧Ⅳ的排放标准相当于国内的什么标准?”记者问道。“欧Ⅳ相当于国Ⅴ的标准,但具体这台车的排放标准购车时可以看一看合格证。”一位销售顾问回答。
  建议市民购车最好选排放标准高的
  据了解,石市环保局,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制定的石家庄市《关于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通告中规定,从2014年2月1日起,省会除低速载货汽车、挂车和摩托车外,其他各类机动车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气体燃料点燃式汽车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对未达到通告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交管部门不予注册登记。石家庄市机动车排污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外地车辆转入石市,需为购买3年内、达到国Ⅳ标准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经监测合格以后才允许转入石市。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省市的机动车都在执行国Ⅳ的排放标准。北京作为率先在全国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执行京Ⅴ标准。从国Ⅳ提高到国Ⅴ,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提供肯定对大气环境有益。为了保护身边环境,也建议市民在购车时尽量选择排放标准高的机动车。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