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广汽本田奥德赛大空间的背后 是意味着车架的变形?
来源:汽车投诉网
4.4万0收藏
谈起MPV,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地想起面包车。无可厚非,国内最早的小型面包车如松花江之流都由日本k-car文化流传过来,而在日本这块地少车多人多的地方,自然政府就会限制车身的尺寸、排量等。但是,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小型面包车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了当今的货运王者如金杯、海狮等等。 在经济开始腾飞的21世纪,金杯、海狮等货运面包车已经无法进入以家庭为主导的消费者的法眼,再随着家庭用户核心需求的增加,MPV类型的汽车就显得越来越有市场。广汽本田奥德赛就是一款针对以家庭为核心的用户而研发的MPV车型,在过去的几年中,奥德赛系列逐渐成为了MPV市场

谈起MPV,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地想起面包车。无可厚非,国内最早的小型面包车如松花江之流都由日本k-car文化流传过来,而在日本这块地少车多人多的地方,自然政府就会限制车身的尺寸、排量等。但是,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小型面包车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了当今的货运王者如金杯、海狮等等。

在经济开始腾飞的21世纪,金杯、海狮等货运面包车已经无法进入以家庭为主导的消费者的法眼,再随着家庭用户核心需求的增加,MPV类型的汽车就显得越来越有市场。广汽本田奥德赛就是一款针对以家庭为核心的用户而研发的MPV车型,在过去的几年中,奥德赛系列逐渐成为了MPV市场的核心竞争对手。以本田MM理念为主导的设计,即“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是该车的主打卖点,在国人对大房子,大车的偏向追求情况下,自然造就了奥德赛的热卖,甚至第五代侧滑门的奥德赛还一度被众媒体评选上最佳MPV系列。

但是,表面的东西永远流露于表面,当车主真实驾驶使用了奥德赛一段时间后,又将会有什么体验反馈呢?

主观:行车品质差 底盘感觉松松垮垮

在网络上进行广汽本田奥德赛驾驶缺点的搜索,免不了众多的负面消息,多数是“车架软、开着有松松垮垮的感觉、避震硬”等等之云。甚至有网友留言说“美国版本的奥德赛和赛纳,都比国内这款广汽本田的奥德赛要好开。”这些车主的发言无疑让广汽本田奥德赛蒙上了一层“底盘单薄”的罪名。

客观:车门容易异响、变形

如果仅限于行驶质感较差,行车时松松垮垮,这样的形容词有网友说可能没有什么说服力,毕竟每个人的主观驾驶感受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从客观角度去分析,广汽本田奥德赛存在的车架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问题。

就在汽车之家论坛上面看到,关于十代奥德赛的车身用料设计问题尤为严重,甚至某车主的奥德赛电动侧滑门滑轨发生变形的现象,其车主表示感觉用手就能将滑轨钣金掰直。

而另外某车主则表示,广本奥德赛在马路牙子上停车,如果其中三个车轮在马路牙子上,留下一个车轮在路上,就会造成想开电动侧滑门的时候无法开启的问题。而该车主猜测表示是由于车架和连接车身的滑轨变形,所导致电动侧滑门卡住无法开启。

奥德赛车架设计引发多种问题?

广本奥德赛想实现空间最大化的MM理念,自然要从车架设计方面入手。而该车使用的是低床化设计,当然,这样的好处是能让重心保持的比较低,并且能降低了底盘的高度创造出更加宽广的车内空间,但是较大的车内空间和车身开口同时意味着对于车身的刚性表现存在不利的影响。

因此,许多制造MPV的车企为了增加车身刚性,都会在车架材料方面使用了相当比例的高张力钢材,而奥德赛部分车架如纵梁、B柱、副车架延伸件等部分的确使用了590Mpa级(黄色部分)的高张力钢材。

原本这样的设计和用料是想加强车身重要部分的刚性,但是不知道广汽本田是否需要控制成本的原因,五代奥德赛的车头防撞梁、尾部、悬挂塔顶等部分只使用了普通的钢板(蓝色部分)进行连接,没有使用高张力的钢材。而采用了普通钢板材料的部分,自然而然刚性就会显得稍弱,久而久之,车架刚性好的地方不容易变形,而车架刚性差的地方自然就会成为变形的“灾区”。

同时,小编猜测当车辆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连接悬架避震的部分所采用的正正是普通钢板材料,这时车架刚性不一的地方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形变;当刚性强的部分已经结束了形变,而刚性弱的部分则还持续形变,也就导致了所谓的车架疲软和异响的问题出现。而侧滑门的滑轨上部分连接处也是普通钢材,久而久之则可能发生部分变形。

当大家得知奥德赛是这样车架设计用料的情况下,上述主客观的问题,各种车门异响、电动门上的轨道变形、行驶松垮感等等一系列“疑难杂症”都迎刃而解。

写在最后

无可否认,广汽本田奥德赛也算是现今MPV细分市场里面的有力竞争对手,该车的空间表现可谓是媲美同级车型的存在。然而,本田的MM空间最大化理念是实现了,但是,这样的车架设计意味着该车驾乘感受体验度将会下降;也意味着异响、变形的问题无法解决,如果是经常走“烂路”并且注重底盘品质的用户,建议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