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宝马新一代X7曝光,首推纯电动版iX7,最快明年亮相  宝马新一代X7曝光,首推纯电动版iX7,最快明年亮相 10月8日消息,汽车媒体CarScoops近日发布博文称,宝马品牌旗下旗舰全尺寸SUV——X7即将迎来史上最重要迭代。新一代车型代号G67,不仅在设计语言与核心技术上实现全面升级,更将首次推出纯电动衍生版iX7。从曝光的信息来看,全新宝马X7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深度融合宝马NeueKlasse设计理念,延续分体式大灯设计,而主光源则集成在下方更方正的灯组内。此外,标志性双肾格栅尺寸得以保留,内部以发光元件取代传统镀铬装饰,配合可主动开闭的参数化纹理设计,在降低风阻的同时将科技辨识度拉满。车身侧面线条和iX3十分相似,传统门把手采用了与福特MustangMach-E同款“翼片式”隐藏设计,不仅强化了整体轮廓的舒展感,更进一步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表现。内饰方面,最核心的变化是首次搭载了宝马PanoramiciDrive信息娱乐系统,其核心为一块贯穿主副驾A柱的MiniLED背光全景视觉显示屏(PanoramicVision),峰值亮度达2000尼特,强光环境下仍能清晰呈现行车数据与娱乐内容。这套系统基于宝马OSX操作系统打造,配合上方的3D抬头显示器,形成双层信息交互界面,导航与自动驾驶等关键信息可直接投射至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大幅提升行车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践行极致简约理念,宝马取消了传统物理iDrive旋钮,功能控制主要通过菱形造型的中央触控屏与AI语音助手完成。新设计的四辐方向盘采用“shy-tech”隐形式技术,按键仅在需要时亮起并提供触觉反馈,让驾驶员无需转移视线即可操作。动力系统方面,新一代X7将提供丰富的动力选择。其中,燃油版车型将继续搭载升级后的B583.0升涡轮增压直列六缸发动机(配备48V轻混技术)和源自S68的4.4升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此外,针对欧洲等市场,宝马会保留40dxDrive直列六缸柴油发动机。更值得关注的是,首次推出的纯电版iX7将搭载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核心为800V高压平台与110kWh圆柱形电池组,能量密度较传统电芯提升20%,支持350kW快充功率,10分钟即可补充300公里续航,CLTC续航里程有望突破650公里。双电机版本预计输出463马力,而性能旗舰M70xDrive车型采用四电机布局,系统综合功率可达600kW(约816马力),0-100km/h加速时间跻身3秒俱乐部。新车预计于2026年底至2027年初正式亮相,随后在宝马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工厂投产,该工厂作为宝马全球最大的X系列生产基地,已实现油电车型共线生产能力。17小时前3667田秋怡
阿斯顿·马丁DB12 S官图发布,高性能特别版,搭载4.0升V8发动机阿斯顿·马丁DB12 S官图发布,高性能特别版,搭载4.0升V8发动机10月8日,阿斯顿·马丁DB12S官图正式发布。DB12S与DBXS和VantageS一同,延续了阿斯顿·马丁以“S”后缀命名高性能特别版车型的品牌传统,提供硬顶版(Coupe)与敞篷版(Volante)两种车型选择。动力部分搭载4.0升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680马力,极速达325公里/小时。造型方面,DB12S采用全新双片式前唇扰流器和引擎盖导流翼片设计。前唇扰流器在视觉上降低并拓宽了DB12S的车身姿态,同时有效增加下压力,并引导气流进出前轮拱周围区域以稳定流场,进一步降低升力。引擎盖导流翼片采用亮黑色或可选2×2斜纹碳纤维材质打造,优化了“Hot-V”结构4.0升V8发动机的散热气流排放效率,同时强化了DB12S更具冲击性的前脸视觉效果。DB12S配备亮黑色侧裙饰件与全新前唇扰流器形成连贯线条。此外,DB12S延续了在关键位置镶嵌“S”徽标的传统,具体位于前翼子板通风口下方。该“S”徽标以手工匠造,采用亮面或深色镀铬外框,并以红色玻璃珐琅工艺填饰。DB12S的尾部设计以强烈的视觉语言,固定式后扰流板在提升高速稳定性的同时更添视觉张力;其下方是全新设计的后扩散器,可在降低升力的同时为DB12S标志性的叠层双出排气尾管预留空间。驾驶模式旋钮的滚花金属表面经阳极氧化工艺处理,呈现瞩目的红色,该旋钮与安全带、座椅撞色滚边、对比色缝线以及头枕刺绣采用同色系设计。DB12S提供丰富的可选配置,包括Alcantara®材质可加热运动方向盘,以及采用行业首创的立体雕刻(凹印与凸压相结合)工艺打造的阿斯顿·马丁经典翼型徽标头枕刺绣。DB12S提供三种内饰材质搭配方案选择:“Accelerate竞速级”内饰采用真皮与Alcantara材料饰条拼接,“InspireSport匠心级运动”内饰则可选择半苯胺真皮与Alcantara材料拼接,或者全车半苯胺真皮包覆两种材质选择。两款“InspireSport匠心级运动”内饰均配备S型人字纹微孔绗线工艺与Alcantara材质车顶篷。此外,DB12S还标配16向电动调节SportPlus运动增强型前排座椅,并可选装碳纤维高性能座椅。动力部分,DB12S搭载4.0升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在6,000转/分钟时可迸发出68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并能够在3,000至6,000转/分钟区间内持续输出800牛·米的峰值扭矩,极速达325公里/小时。动力总成的标定优化升级了弹射起步控制系统,换挡时间缩短逾50%,并助力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提升0.1秒至3.5秒。底盘系统亦经过一系列全面升级,旨在同步提升驾驶者的操控敏捷感、精准度与人车连接感,同时优化驾驶反馈与行驶稳定性。针对BilsteinDTX自适应减震器的软件优化,显著增强了车辆侧倾与俯仰控制能力,配合更坚固的后防倾杆,以及经过精细调校的外倾角、前束角及主销后倾角几何参数设定,共同提升了前轮抓地与整体敏捷性。DB12S还搭载新一代弯道制动控制系统(CBC),该系统优化了集成制动滑移控制模块(IntegratedBrakeSlipControl)与集成车辆控制模块(IntegratedVehicleControl)之间的协同运作。CBC内置的预测功能可在循迹制动入弯时保持车身最佳稳定性,通过增强后轮制动力分配,使车辆从入弯到弯心始终保持更精准的行驶轨迹。该CBC系统使驾驶者能够更晚制动且稳定性更佳。集成制动滑移控制系统通过后轴扭矩矢量分配功能,确保车辆在各类驾驶环境中(蜿蜒山路、高速匝道出口、赛道驾驶)均能实现可预测、精准且稳定的过弯表现。17小时前5357田秋怡
问界M7和享界S9智能座舱成绩亮眼,鸿蒙座舱即将迎来大换代 问界M7和享界S9智能座舱成绩亮眼,鸿蒙座舱即将迎来大换代 10月7日消息,博主@我鸿今日在微博分享了问界M7和享界S9汽车的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成绩,两款车型分别获得互联能力第一和交互能力第一。博主@我鸿透露,座舱等着原生鸿蒙大换代。博主所指的座舱预计指鸿蒙座舱,“原生鸿蒙”有望指原生鸿蒙系统,该系统于去年10月发布,是鸿蒙诞生以来最大升级。这意味着鸿蒙座舱后续将迎来一次更大版本的迭代升级,有望采用全新交互设计,并在车机流畅度、功能完善度上进一步提升。据IT之家此前报道,2025年4月22日,全新一代鸿蒙座舱——华为乾崑鸿蒙座舱5也正式亮相,HarmonySpace5、HUAWEISOUND以及华为车载智慧屏均实现了重大升级。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靳玉志介绍,HarmonySpace5作为全新一代鸿蒙座舱车机操作系统,基于MoLA混合大模型架构,融合了DeepSeek、盘古和垂域大模型,实现了智能的再次进化。它通过视、听、光、嗅、触五感协同,为用户打造了沉浸式空间体验。另外,今年4月2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公众号发文宣布,鸿蒙座舱正式启动基于HarmonyOSNEXT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应用先行者开发计划。首批签约的合作伙伴包括爱奇艺、宝宝巴士、bilibili、唱吧、高德地图、芒果TV、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包括QQ音乐、酷狗音乐、全民K歌、酷我音乐)、喜马拉雅、优酷、云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等头部应用。2天前8165田秋怡
特斯拉10月7日将揭晓重磅消息,Roadster、Model Y或二选一特斯拉10月7日将揭晓重磅消息,Roadster、Model Y或二选一10月6日消息,特斯拉官方X账号在昨日(10月5日)发布推文,释出一段时长仅9秒的预热视频,正式预告将于10月7日揭晓一项重磅消息。这段悬念拉满的短片未附带任何文字注解,仅以中心嵌有特斯拉Logo的金属涡轮状部件高速旋转的画面贯穿始终,结尾镜头最终定格在“10/7”的日期标识上,瞬间引发行业内外的猜测热潮。从目前流传的信息来看,三种主流猜想逐渐清晰,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已跳票八年的下一代Roadster跑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曾多次放出豪言,称这款车型将整合SpaceX的火箭推进技术,目标实现1秒内完成零百加速的“物理极限突破”。而特斯拉工程副总裁拉尔斯・莫拉维本月初也证实,项目正稳步推进,且已为“惊艳展示”做好准备。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曝光的“多模式主动空气动力系统”专利更为此提供了关键佐证:该系统通过可伸缩侧裙板与内置风扇配合,能在车底制造低压区,借助伯努利原理将车辆“吸附”于地面,即便静止状态也能产生强大下压力,既解决了极速加速时的抓地力问题,又能智能调节弯道稳定性,完美契合Roadster的性能定位。不过,更贴近大众市场的改款或低成本版ModelY同样是热门候选。近期有目击者在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周边发现新款ModelY测试车,其车身线条与现款存在明显差异。作为特斯拉的销量支柱,ModelY的升级迭代向来对市场影响深远,推出高性价比版本的猜测也符合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逻辑。除了汽车产品线内的猜想,非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未被排除。考虑到马斯克近年对人工智能、无人机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持续投入,有观点认为此次发布可能揭开特斯拉跨界布局的面纱。若真涉及eVTOL等全新领域,或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震动,同时为特斯拉开辟新的增长曲线。这场仅9秒的视频已将悬念推至顶点,从性能跑车到大众车型,再到跨界黑科技,10月7日的揭晓时刻究竟会解锁哪种可能,仍有待官方最终答案。3天前9684田秋怡
 20-50万热门电车底盘用料大PK: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本钱? 20-50万热门电车底盘用料大PK: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本钱?在选电车时,大家常盯着续航、智驾和屏幕大小,却容易忽略“底盘用料”这个影响驾驶质感的关键——最近,理想i6、小米SU7、小米YU7、极氪001、华为智选车R7、问界M9这六款热门车型的底盘用料对比,在车友圈引发热议。有人晒出后副车架材质差异,有人争论“铝和钢谁更好”,甚至有人直言“降价车型会不会偷偷减配”,这场关于“底盘诚意”的讨论,其实藏着车企对“驾驶体验”的真实态度。先看核心的后副车架材质对比,六款车的“用料诚意”差异明显。极氪001、华为智选车R7、问界M9表现突出,后副车架均采用全铝材质——要知道,全铝材质比钢制更轻,能减少车身重量、降低能耗,同时在减震和操控响应上更有优势,极氪001即便降到20多万价位,仍保持这种“高规格用料”,难怪有网友说“20多万的001用料是真下本钱”。理想i6虽然没明说后副车架材质,但明确提到“摆臂都是全铝”,结合其主打的“舒适体验”,全铝摆臂能更好地过滤路面颠簸,也算符合定位。而小米SU7和YU7的底盘用料则成了争议焦点:两款车后副车架均为钢制,SU7Ultra版本才升级为全铝。有网友吐槽“同价位国产车,小米用料可以说是最差的”,认为小米把成本更多花在外观和智能配置上,在“看不见的底盘”上做了妥协;也有人为小米辩解“极致资源整合是优势,毛利率26.4%说明成本控制到位,底盘够用就行”。不过客观来看,钢制后副车架虽然成本更低,但重量更大,长期使用可能在能耗和操控细腻度上稍逊于全铝材质,对追求“驾驶质感”的用户来说,确实会觉得不够“香”。除了材质,网友还纠结“底盘用料≠驾驶体验”。有懂行的用户指出“铸造铝、锻造铝、冲压铝差异很大,不能只看‘全铝’标签,而且钢制的强度未必不如铝,高端车用铝主要是为了轻量化”;更有人强调“调教比用料更关键——有的车用料一般,但调教得舒服好开;有的车堆了全铝部件,却因为调教不当,开起来反而生硬”。比如问界M9,网友评价“在看不见的地方没糊弄人”,但也提到“鸿蒙车型有溢价,智驾还要加1.2万”,说明即便用料扎实,价格和附加配置也会影响用户选择。争议还延伸到“降价与减配”的关系。有网友提到“极氪001之前是30多万的车,没订单降价下来才显得用料好”,担心“降价必减配,资本家不会有良心”;也有人反驳“极氪001的底盘用料是上市就有的,降价是市场竞争导致,不是减配”。类似的讨论也出现在理想i6上,有人觉得“i6舒适配置给满,底盘是常规水准,没偷工减料”,但也有人好奇“前车架用料为啥没放出来,是不是有几辆很糊弄”,可见用户对“底盘完整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选车不必盲目追求“全铝底盘”,关键看需求:如果经常跑长途、看重操控和能耗,极氪001、R7的全铝底盘更值得考虑;如果更在意舒适配置和日常通勤,理想i6的全铝摆臂也能满足需求;如果预算有限、喜欢小米的设计和生态,SU7、YU7的钢制底盘也够用,毕竟日常代步对底盘材质的敏感度没那么高。但无论如何,车企应该更透明地展示底盘用料,让用户“买得明白”——毕竟“看不见的地方”,才更能体现品牌的诚意。这场底盘用料对比,不仅是“材质之争”,更是“用户对品质的追求”。随着大家对电车的了解越来越深,“只看表面配置”的时代正在过去,而那些在“底盘”这类基础环节下功夫的车型,终究会获得更多信任。3天前1万田秋怡
享界S9T旅行车黑曜套件预定量超预期,10月中旬交付  享界S9T旅行车黑曜套件预定量超预期,10月中旬交付 10月5日消息,据博主@飞要说车分享,享界产品总监@小磊哥_Lay私信回应称:这次享界S9T旅行车的20寸黑曜套件的预定量超出预期,已经在节前加大产能,将于10月中旬交付。9月16日,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正式上市,起售价30.98万元。上市首周,大定订单直接冲破13000台;截至上市第13天,官方数据显示大定已突破15000台,市场热度势不可挡。在智能配置上,新车首批搭载ADS4高阶智驾系统,全系标配全维感知系统、全新一代华为途灵平台,还有华为悦彰音响卓越系列、鸿蒙ALPS健康座舱加持,更提供寰宇红、仙踪绿两个免费车色等限时权益。动力方面,享界S9T提供纯电版车型和增程版车型。其中,纯电版车型可选两驱和四驱车型,两驱车型最大功率227千瓦,四驱车型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158千瓦和227千瓦;零百加速3.95秒,优于TaycanTurismo的4.7秒,以及PanameraTurismo的5.3秒。增程版车型搭载1.5T增程器,增程器最大功率118千瓦,电机最大功率227千瓦。不过,增程版车型或因前舱空间限制,未能提供双电机版本,但单电机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也达到了277kW,完全能满足日常用车的性能需求。电池和续航方面,纯电版搭载800V华为巨鲸电池平台,标配100kWh巨鲸电池,纯电续航最高801km。增程版本车型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配备37kWh及53.4kWh电池包,纯电续航最高354km,综合续航达1305km。作为一台旅行车,空间自然是其一大亮点。享界S9T车长达到了5160mm,车宽为2005mm,轴距更是长达3050mm。另外,与三厢轿车版相比,它的车身高度还增加了6mm,能够带来更好的头部空间。除了宽敞的乘坐空间,享界S9T的装载能力也不错。其中,车辆后备厢的容积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达到了660L,最大可扩展至1677L,这为出行时携带大量装备提供了充足的空间。10-069764田秋怡
丰田澳大利亚负责人:48V轻混系统不应称为“混合动力”,易误导消费者  丰田澳大利亚负责人:48V轻混系统不应称为“混合动力”,易误导消费者 10月5日消息,近年在海外,有不少上市的新车搭载48V轻混系统。然而,据外媒Carscoops报道,丰田澳大利亚销售与市场负责人SeanHanley表示,部分车企用“混合动力”来形容48V车型,容易误导消费者。Hanley指出,48V系统与真正的混动完全不同。传统混动通过电池和电机协同内燃机提升能效,而插混则配备更大的电池和更强的电机,能在纯电状态下行驶更远。相比之下,48V系统的作用非常有限,只是把起动机和发电机整合为一体,略微提升油耗表现。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丰田之所以希望将两种技术明确区分开来,是由于自家的48V系统并不能单独以电力驱动车辆。Hanley表示,丰田并不把48V系统视为混合动力,而是在澳大利亚以“VActive”名称推广。他认为,其他车企也不应轻易使用“混合动力”这个称呼。“这些年,我看到混动被用在各种营销概念中。丰田将明确区分——哪类混动是为了提升效率,哪类是为了性能,而48V辅助系统又是什么。在我们看来,48V辅助系统不能算混合动力。整车厂有责任让消费者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Hanley进一步强调:“目前海拉克斯、普拉多所用的48V辅助系统并非混合动力。它们一点都不属于混动范畴,我们希望清楚区分这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不过,丰田这一立场在全球并不一致。丰田在澳大利亚避谈“混动”概念,在欧洲却把48V版Hilux直接命名为“HiluxHybrid48V”,说明车企在不同市场会根据目标受众调整营销语言。10-061万田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