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广汽本田节源不停步 NVH差到新高度

来源:汽车投诉网
4.5万0收藏
在汽车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卡尔·奔驰发明的三轮汽车,到现时新能源智能交互汽车。车内的噪音从“3D环绕立体式”减弱为“声若细丝”;现代汽车抛开其他的因素,单纯是NVH这块已经是质的飞跃,让许多的消费者享受着古代皇帝都羡慕不已的出行方式。 “飞度式”隔音 但是,某天小编在某汽车论坛上被这样一个贴深深吸引了,贴名为“飞度舒适度和隔音效果到底有多差”。 本着对汽车的热爱,小编带有猎奇的心理点了进去,发现帖子基本都是车主在吐槽飞度的隔音如何差等等;当然也不乏段子手在调侃“飞度隔音跟面包车比简直太抬举了,应该和拖拉机比!”

在汽车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卡尔·奔驰发明的三轮汽车,到现时新能源智能交互汽车。车内的噪音从“3D环绕立体式”减弱为“声若细丝”;现代汽车抛开其他的因素,单纯是NVH这块已经是质的飞跃,让许多的消费者享受着古代皇帝都羡慕不已的出行方式。

“飞度式”隔音

但是,某天小编在某汽车论坛上被这样一个贴深深吸引了,贴名为“飞度舒适度和隔音效果到底有多差”。

本着对汽车的热爱,小编带有猎奇的心理点了进去,发现帖子基本都是车主在吐槽飞度的隔音如何差等等;当然也不乏段子手在调侃“飞度隔音跟面包车比简直太抬举了,应该和拖拉机比!”

先是出于好奇,小编进行了大量的搜索再结合上实际经验,得了出和群众一致的答案,在NVH这一部分广汽本田可谓是死症。

影响NVH的因素

小编了解到,NVH代表着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而影响NVH好坏的关键部分就是隔音材料和车身钢材。

面对广汽本田一向控制成本造车的作风,小编早已料到飞度在隔音材料方面的不足。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由此催生出了一个独有的汽车后市场——飞度隔音改装。

据网络上的资料显示,有许多的汽配后市场商家对飞度这款车隔音改装已经有着十分成熟的经验。使用上专业的隔音材料,重新为飞度内部打造一个同级车该有的隔音环境。但是,在许多消费者进行完隔音改装后,表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对此,小编再次抱着好奇的心理寻找答案,发现其原因可能是出于飞度车身钢材较薄的缘故。

众所周知,广汽本田飞度是本田MM理念最好的证明者——机器最小化,乘坐空间最大化。但是实施该MM理念时,飞度的车身或底盘的钢材是否会因此而更加薄,导致NVH差呢?这虽然不能贸然下定论,但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思考,一向以钢材厚实为名的欧洲车型,所造就车型的NVH是十分不错的。

噪音源头控制也会影响NVH

在10万元的车价里面,估计不少的消费者都会贪图便宜选择这类日系经济型轿车。但可惜的是,有不少消费者是在购买了汽车后才发现,原来飞度的NVH是如此的糟糕,以至于买车回来就进行隔音改装等等。但事实上NVH的好坏并不完全由隔音决定,还关于噪音的源头如何控制。汽车行驶当中无非就是风噪(无可避免),发动机噪音,还有路噪(胎噪)这三种主要的噪音;而在广汽本田飞度身上,有着噪音源头的“两宗罪”。

第一宗罪,发动机噪音源头没控制好。发动机噪音一直以来是众多轿车制造商都耿耿于怀的问题,从整车研发开始,就会考虑到这一问题的影响性。对于超级跑车来说,发动机悦耳的“噪音”并不算是坏事,反而是设计师通过一定设计方式,故意让发动机声配合上排气声浪,营造出让驾驶者热血沸腾的效果,增强了驾控者的驾驶欲望。而在广汽本田飞度身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发动机的噪音毫不犹豫地涌入驾驶舱里面。曾经,广汽本田的研发设计师解释道“这是故意制造出来的,让驾驶者感受到本田发动机的‘冠军之声’”。当然,这是如设计师所说的“冠军之声”还是因为发动机舱偷工减料导致的“噪音”,这就需要消费者自行判断了。不过按照经济型家庭轿车的定位来说,消费者真正在乎的是这发动机“冠军之声”所带来的驾控欲望吗?

第二宗罪,路噪轮胎噪音没控制好。广汽本田飞度这类型经济型轿车,使用的轮胎多数为节能轮胎,如韩泰傲特马、横滨或邓禄普ec300等等;在静音方面不是十分的出色,以致于胎噪不能有效地被控制。再加上,飞度悬挂避震设计过硬造成了路噪不能有效被抑制;胎噪直接进入了驾驶室并引起共振。飞度使用上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非独立悬架,由于弹簧K值过高的原因,造成避震的体验会比较硬,同时导致了路噪直接从地面通过轮胎再通过避震系统涌入车内。相反,若避震相对较软的汽车来说,路噪的传播抑制会更加有效。

写在最后

正如广为流传的那句话“买飞度等于买发动机送车”,而小编认为广汽本田飞度,不单止是买发动机送车,还是送了一台“半成品”的车。其他安全等因素不谈及,就单纯NVH这块,广汽本田飞度的的确确就是“半成品”的产品。希望广汽本田在NVH这块花多点心思,还车上乘员一个安静的用车环境。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