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热门投诉
燃油车
纯电新能源
混动新能源
热门投诉
探岳朗逸宋PLUS DM-i途观LGS8好猫H6CS75PLUS艾瑞泽5轩逸
秦 PLUS DM-i宋Pro DM-i逍客GS8 混动英朗海豚奇骏速腾帕萨特迈腾
GS4博越RX5皇冠陆放 HEV赤兔A4L瑞虎8新帝豪CR-V途昂

投诉34万+

集体3.2万+

多次投诉1.2万+

涉诉金额9亿+

2025年 ~ 至今

退换车644

投诉查询
首页聚焦
注册会员
发表投诉
专员审核
企业处理
企业回复
满意度打分
完成/再投诉
我要投诉
投诉
最新投诉
集体投诉
多次投诉
企业回复
燃油车
纯电新能源
混动新能源
投诉编号 每日最新汽车投诉标题 状态 投诉时间
QT340253
丰田卡罗拉行驶三万公里变速箱异响严重遭无视未转出(审核中)
QT340252
比亚迪宋PLUS DM-i-高速行车突遇动力电池故障,要求赔偿拖车等费用未转出(审核中)
QT340251
比亚迪宋PLUS DM-i-高速行车突遇动力电池故障,要求赔偿拖车等费用未转出(审核中)
QT340249
上汽大众-朗逸4S店销售服务态度极差企业处理
QT340248
上汽大众斯柯达柯迪亚克变速箱紧急模式,要求4S上门检测并索赔机电单元总成企业处理(临时)
QT340246
东风本田UR-V尾灯现裂痕且常起雾结水珠,影响行车安全企业处理
QT340245
东风日产轩逸车身多处开裂,厂家不作为不予解决企业处理
QT340244
长安凯程-睿行EM80行车中突然抱死熄火且无法启动企业处理
QT340243
比亚迪元PLUS电池故障,售后经理不给解决企业处理(临时)
QT340242
广汽本田-皓影天窗卡扣断裂投诉人反馈(打分)
一追到底
已结案
长安凯程-睿行EM80行车中突然抱死熄火且无法启动企业处理长安凯程-睿行EM80行车中突然抱死熄火且无法启动2025年7月10购买,行驶里程2904。2025年10月4日发生故障,正常行驶中突然抱死熄火,失去动力。仪表台车辆故障灯亮起,动力电池故障灯亮起,转向系统故障灯亮起,绿色"准备就绪"灯消失,尝试多次无法启动。15小时前埃安AION UT行车中刹车失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企业处理埃安AION UT行车中刹车失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于8月14号在湖北随州高新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季梁体验中心店购买埃安UT420智享版,15号下午提车。9月6号下午在我市何店镇一铺有沥青且路面干爽平整拐弯较多的乡村公路行驶,途中突然出现刹车失灵(踩不动刹车板)的严重问题。当时车速二十多,辛亏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也采取了应急措施在一小上坡路段停下才没发生事故,这已经危及到我和家人以及市民的生命安全。这辆车在三包期内,制动系统失效属于重大安全故障,属于车辆质量问题。目前商家说是可以退车,但只退回我的发票金额车款。我的诉求是赔付全部车款以及我购车后产生的按揭违约金、保险、发票金额,服务费等实际支付的一切费用。1天前昊铂昊铂HT车辆质量问题不断,售后多次维修仍未解决企业处理昊铂昊铂HT车辆质量问题不断,售后多次维修仍未解决详情:1.车身异响(已经更换主副门板和四门隔音还有副座椅总成),问题还没解决。2.电机问题,已更换电机总成。3. 方向盘左边滑轨按键不能用。4.后备箱工艺不行,导致异门缝对不齐。5.前悬挂异响和刹车异响。6.安全辅助系统故障:表现为车身雷达、车辆视觉避障系统、车辆行车记录仪都不能使用!2天前1AITO问界M9 增程版智驾行车碰撞致人伤车损,售后处理无进展企业处理AITO问界M9 增程版智驾行车碰撞致人伤车损,售后处理无进展5月31号晚上,智驾情况下和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导致我车上有人员受伤及车子受损。整个过程中智驾没有识别对方车辆,未发生紧急制动。到今天10月7号依然毫无进展,售后人员用局限性规避责任。3天前坦克 坦克400 Hi4-T车辆频发质量问题,厂家推脱不予退换车企业处理坦克 坦克400 Hi4-T车辆频发质量问题,厂家推脱不予退换车我于2024年3月19日购买长城坦克400hit4t 汽车(应付279800,实付279800元)。买车一年半车辆多次出现高架失速,雷达故障码出现多次,自动切换四驱模式,后视镜曝光过度,车辆异响,空调发臭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我个人用车安全。按照合同约定两年内我可退车换车,客服以4s店技术不足无法查明故障码拒绝退换诉求。请贵公司遵守合约的规定,不欺瞒不推脱消费者,以上所说一切属实。10-06AITO问界M9 增程版电源模式故障致高速大灯不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企业处理AITO问界M9 增程版电源模式故障致高速大灯不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车辆型号:2024款问界M9增程车,52度电池。提车时间2024年12月4日,目前行驶公里数9069。事情经过是这样子的:2025年9月24日中午12点31分左右从湖南上的高速,一路上行驶通畅,到下午16点41分车辆仪表盘首次出现了电源模式故障。我立刻就拍照发到问界M9专属群反馈此情况,群里工作人员让我留下联系电话。随后购车地AITO用户中心售后人员与我电话联系,询问我车辆有没有其它故障是否可以驾驶。我说车辆还是可以驾驶的,目前就是报了一个电源模式故障其它没有。售后工作人员问我在什么地方,我告知他我目前的位置在高速三明清流县,工作人员说让我下高速然后他们安排救援拖车。我就询问工作人员他们在三明有没有售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知我当时所在地(三明)暂时没有售后服务中心。我就告诉工作人员,我车上有大人还有两个小孩,有个小孩生病了要赶回工作滴去看医生。如果三明这边没有售后服务中心的话,那么我车辆还能行驶那就先谨慎驾驶,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和你们沟通。就这样我一直在高速行驶着,到傍晚18点20分左右我震惊地发现车辆前大灯完全熄灭,无法点亮。在明知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我被迫在漆黑中“盲开”了一百多公里,才最终抵达目的地。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命安全风险,也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灯光使用的规定。联想到此前车辆仪表盘所报故障(电源模式故障)可能就是大灯有问题,因为当时已经进入工作地泉州市永春了,所以在车辆大灯不亮的情况下,我被迫谨慎驾驶行驶。到19点53分左右我到达目的地下高速,我把在高速上车辆灯光不亮的情况,反应给专属群,并告知明天再把车辆拖去售后用户中心检测。售后用户中心也有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问我今晚把车拖到用户中心去检查还是怎么样。我说明天再拖过去,因为车辆有老人家以及生病的儿童。时间到了第二天9月25日下午(因为上午带小孩去看医生办理住院),我联系救援服务400让他们安排把车辆拖去用户中心检查。车辆到达用户中心后,他们升起来车辆,对车辆外观以及用电脑读取车辆状况,然后拍照告知我。车辆报电源模式故障是因为我车辆空调排水管有折弯,所以导致车辆前仓主副驾驶座位下地毯全部泡水。前大灯两个电脑模块损坏了,ADS智驾模块目前还不知道好坏。因为没有拆车下去检查,他们拍照给我看,是前驾驶左前轮底盘有磕碰到护板(用内窥镜看到空调排水管折弯)。随后AITO售后用户中心经理告知我两个方案,一个是自费维修两个大灯的电脑版模块不换件修的起来的情况下,应该五千左右。如果更换的话两个大灯电脑版模块需要一万二三左右,但是大灯电脑版模块修起来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四五十左右。第二个方案是说看了当时的天气预报说第二天可能会下雨,让我第二天走一段涉水比较深的路段,然后和保险报备一下,剩下的他们会处理好,然后说先帮我把车开回来(当时我一再强调和他们沟通,我车辆没有去碰撞或者野蛮驾驶,唯一的就有可能在9月23日的时候行驶在一段修路的地方有驶过坑洼路面,其它车辆没有任何碰撞),他们知道此时车辆里面前仓已经是有很多水的。我说可以的,到晚上19点多车辆已经送达到我小区了(车辆回来后我上车看了下,车辆的空调是调到最低档位的,从用户中心到我这边距离有三十公里左右,这期间用户中心安排送车师傅一直有开着空调的。售后中心明知道空调排水管折弯的情况下,未告知送车师傅不能使用空调)。随后咨询了一个修车同学,我说我的车辆一个小问题导致车辆泡水损坏电脑版等等。然后询问他用户中心那边让我第二天走涉水走保险去维修,他严厉的告诉我,车辆不能那样子报保险后续的话,如果要出售的会有记录在的,车辆属于泡水车,也会怕车辆不是很大的问题。然后会因为走保险后会更换很多东西(因为之前就有过类似的情况,一个新车走保险更换后尾灯,然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4S店人为的电焊了车灯位置,扩大车损,导致我后来我卖车才知道)。我听来他建议后,我说要不然明天把车开到你的维修厂看看他说可以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26日我把车辆开车同学维修厂。他让师傅帮我把主副驾座椅以及地毯拆起来晾晒,目前有看到明显的大灯电脑模块插头线束灯腐蚀严重,然后我也有看到AITO售后用户中心经理告告诉我的前轮底盘护板那边磕碰的位置。我发现前空调排水管,水管出来护板两三公分左右,也没有做物理防护,水管的设计非常不好。就是因为在一个修路的道路行驶了一个坑洼,就导致空调排水管折弯从而引发的前仓主副驾地毯泡水损坏大灯电脑模块(以及可能ADS智驾电脑模块等电器)。对于这一结论,我完全无法接受,并认为这暴露了问界M9车型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 缺陷一:关键管路的布局与防护存在严重隐患。作为一辆售价不菲的豪华SUV,其底盘应具备一定的通过性和耐久性。仅因一次低速、轻微的非铺装路面磕碰,就能导致空调排水管折弯堵塞。这说明该管路的布局位置极其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物理防护,是典型的设计瑕疵。2. 缺陷二:故障预警系统完全失灵。从排水管堵塞,到空调水积聚,再到淹没地板、浸泡电脑模块,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车辆的智能传感器和故障诊断系统未发出任何警告(如“底盘受损”、“排水系统故障”、“模块进水”等)。直到水淹损坏了电路,才报出毫不相干的“电源模式故障”。这与其宣称的智能汽车身份严重不符,使得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3. 缺陷三:关键安全部件的布置位置极不合理。大灯控制模块这样的核心安全部件,竟然被布置在车辆地板这种极易被液体浸泡的位置,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设计失误。直接导致了本可避免的“失明”故障,将我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维权诉求:此次故障并非由于我方的激烈驾驶或重大事故造成,而是源于车辆自身的设计缺陷。该缺陷不仅导致了昂贵的财产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模块、电脑、地毯的更换及维修费用),更严重的是,它直接威胁到了我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在高速夜间行驶中突然失去照明,其后果不堪设想。基于以上事实,我提出以下严正诉求:1.免费维修与更换:贵公司必须立即对车辆进行免费维修,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并对所有因泡水损坏的部件(包括大灯模块、地毯及相关线束等)更换为全新原厂配件。2. 延长整车质保:鉴于泡水对车辆电气系统和线束可能造成的潜在、持续性损害,我要求贵公司就此车辆延长整车质保期限 (例如:建议延长2-3年),并出具书面凭证,以保障我的长期权益。3. 官方技术说明:要求贵公司对空调排水管的设计或缺陷问题给出官方书面解释,并明确告知已采取何种改进措施,确保同批次车辆及我车辆维修后,同样问题不再发生。4. 质量承诺:要求贵公司对本次维修所涉及的全部线束及控制模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做出书面承诺。10-06企业处理东风日产奇骏变速箱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车辆失速顿挫及亮故障灯该车于2018年1月份购买,目前行驶62000公里。今年五月份出现失速、故障灯亮、顿挫等问题,到维修店去维修去给我的答复是只能大修或者更换变速箱,还说是设计缺陷,属于通病。我就很郁闷,既然是设计缺陷,属于厂家的问题,为啥让消费者买单。既然是不合格的产品为啥会流通市场,还请有关部门及领导高度重视此事,汽车缺陷可是关乎到人的生命安全。10-05零跑汽车C16 纯电新车频发故障,坚决要求退车企业处理零跑汽车C16 纯电新车频发故障,坚决要求退车购车伊始,问题频现,2025年2月19日提车一周内即发现多处缺陷。2025年2月19日,我在烟台机场路零跑汽车4S店,购买了一台零跑C16纯电580尊享版汽车。提车仅一周后,便陆续发现车辆存在多项缺陷:顶棚出现凹陷、座椅扶手起鼓、后备箱低音炮有杂音、挡风玻璃在不同角度下可见大块波纹。我立即将问题反馈给售后,对方表示可在首保时一并检查。首次保养,隐忧初显:4月20日首保对部分问题采取暂缓处理。2025年4月13日,我偶然发现车内无线充电板的硅胶垫出现异常爆裂和起皮现象。4月20日,车辆在烟台北京南路零跑汽车服务中心进行首次保养。针对顶棚凹陷和座椅起皮问题,售后工作人员建议可待问题严重时再行修复,以免大面积拆装车辆。考虑到车辆尚新,我暂时接受了此建议。对于无线充电垫,4S店申请了新的配件,并于4月27日到店为我进行了更换。异响不断,故障迭出:5月至7月期间接连出现座椅、跑偏及门板异响。2025年5月12日,主驾驶电动座椅在前後调节时出现“咯噔”异响。反馈后,售后建议下次进店检查。5月16日,我到店检查,工作人员声称试驾车也有类似声音,属正常现象,我再次接受此说法。6月7日,因车辆方向总是向右跑偏,进店检修,工作人员进行了四轮定位,问题有所缓解。7月8日,反馈副驾驶门板存在敲击状异响,于7月12日进店检查,发现是门板螺丝松动,紧固后异响消除。系统升级反成困扰:7月OTA更新后音响质量骤降。7月期间,零跑汽车向全网推送了OTA升级。更新后,车辆音响音量明显变小,听感音质显著下降。我随即投诉此问题,但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方案,唯一提供的尝试方案是通过调音加大音量,但并无效果。异响升级,维修拉锯:8月主驾驶位异响问题与曲折的维修过程。8月10日,主驾驶脚底部位开始传出“嗡嗡”的类似木鱼声的异响,我及时在售后群内进行了反馈。8月16日,车辆进行二保,并在机场路4S店订货升级了官方电动门把手。同时,我反馈了主驾驶脚底存在“嗡嗡”声和金属碰撞声两种异响。工作人员反复路试后,未试出“嗡嗡”声,但对于金属碰撞声,判断可能是下摆臂问题,并为此订货。当天还试出了A柱、中控台盖板、头顶电视、天窗盖板等多处异响。因问题复杂,售后建议我先回蓬莱,并于次日(8月17日)安排拖车将车辆送至更近的北京南路零跑汽车4S店进行集中测试维修。首次返修未果,问题依旧:8月底首次维修后关键异响未能根除。车辆于8月17日被拖至北京南路店。8月30日,售后联系我称维修基本完成,已更换下摆臂,金属碰撞声消失,通知我提车。我于31日前往提车,当时下大雨环境嘈杂,感觉部分内饰异响有所改善,“嗡嗡”声依然存在但未明显察觉,金属碰撞声未听到,遂以为修好。但返回蓬莱后,在商场地库过减速带时,主驾驶脚底的金属碰撞声再次出现。我立即联系北京南路店工作人员,对方称售后技师判断“嗡嗡”声可能是ESP/ABS泵工作的正常声音,我对此表示反对,并因担心行驶安全隐患,要求再次拖回店内维修。9月1日,车辆被再次拖回北京南路店。舆论发声,维修继续:9月初通过社交平台反映问题以促解决。9月1日当天,我在社交平台发布帖子,如实陈述车辆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经历,表示若无法修好将维权。帖子被厂家公关部注意到并转给北京南路店。工作人员联系我表示先继续维修,修不好我也不妨碍发声,我随后将帖子隐藏。9月3日,我询问进度,工作人员回复已找到问题方向。9月5日,告知配件已到待更换测试。9月6日,通知可提车,并解释异响源为方向机。旧患未除,又添新伤:9月上旬更换方向机后产生新异响及装配问题。9月8日,我将车开回后擦车时,发现车内多处饰板因维修未卡到位,存在明显缝隙,随即反馈给北京南路售后,对方表示下次进店处理。9月13日,为跑长途做准备,我到店维修饰板,同时反馈了新问题:自更换方向机后,每次停车约十分钟,第一次打动方向盘会出现“当”的一声异响。售后检查后,重新订购了新的内饰板,但对于方向盘异响,解释为“油液状态变化解锁声”,属正常现象。我对此不认可,经对比店内展车和试驾车,发现它们声音微弱,而我的车辆声音特别大。求证车友,质疑“通病”:9月中下旬确认方向异响非普遍现象。9月16日,我遇到同款车友,询问其车辆并无类似方向异响。9月18日,我在短视频平台发帖求证,评论区众多车友均表示未有此异响,确认该现象不正常。9月21日,我再次到北京南路售后,怀疑方向机批次质量问题,要求再次更换方向机测试,售后同意并订货。问题恶性循环,主驾座椅异响加剧:9月下旬座椅与方向问题并存。9月22日,在车上休息调节主驾驶座椅时,发现其“咯噔”异响比5月份时严重很多,声响巨大如同“散架”。我要求更换主驾座椅总成。售后再次表示试驾车也存在此问题,且愈发严重,意图传达此为“通病”无法处理。9月25日,到店沟通后,售后同意订购座椅滑轨和新的方向机尝试维修。9月29日,配件到货更换,座椅滑动异响有所减轻,但方向机异响依旧。提车回家路上,再次出现方向向右跑偏问题,沟通后约定下次进店调节。9月30日,擦车时发现更换座椅滑轨过程中,座椅两侧饰板卡扣被拆断,售后已重新订购盖板,目前尚未到货。故障频发不止,十月再添新忧:车机卡死与车窗异响接踵而至。10月3日上午,主驾驶车窗玻璃在下降时出现“铛铛铛”的异响。咨询售后,对方称有同款车出现类似情况,更换升降器后问题短期复发,目前只能尝试更换胶条,无彻底解决方案。10月3日下午,车辆行驶中中控车机屏幕突然卡死,屏幕变模糊,导航等界面被模糊覆盖。核心性能存疑,体验大打折扣:续航虚标与语音助手失灵。此外,该车存在续航里程严重虚标问题,官方标称580公里续航,实际在高速(110-120km/h)条件下行驶不到300公里,在市区行驶亦不到400公里。车辆搭载的语音助手“小零”识别率低下,经常错误识别指令,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心力交瘁,坚决维权:长期质量问题困扰下的最终诉求。自2025年2月底购车以来,无数质量问题持续困扰着我,导致精神压力巨大,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车辆反复维修,但核心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目前,我的唯一诉求就是退车,坚决要求厂家出面,商讨退车事宜,我将维权到底。10-041极氪001电吸门回弹夹手致骨裂,厂家售后无回应企业处理(临时)极氪001电吸门回弹夹手致骨裂,厂家售后无回应本人是23款极氪001车主,无电动门,是标配电吸门。20250925驻车后,从主驾驶位正常下车过程中。因车门惯性回弹,本人右手没有来得及完全抽离,右手拇指被夹住且电吸门持续夹紧,导致受伤,经诊断手指轻微骨裂。多次致电极氪400,无任何答复。10-03完成奇瑞艾瑞泽8发动机抖动致车内共振,售后拖延需自费维修艾瑞泽8发动机抖动,导致车里共振严重。2024年12月7日西安兴达购买,发现发动机抖动怠速导致车里共振,座椅方向盘抖动。12月1月先后找售后3次,本人2.0t车辆给我更换1.6t火花塞尝试,还是抖动。不愿意找车辆抖动原因,以正常为由,让我首保后为由再开开,抖动问题一直未解决。本人2025年10月2日前往兴达售后,维修人员跟我说当时给我换的1.6t车型火花塞,现在有2.0车型火花塞给我更换,说质保过了需要自费更换火花塞,售后存在欺诈的行为。10-02
每周红黑榜
北京越野
投诉量/宗
54(近两年)
解决率
100%
QT分
66
红榜
理由:
企业重视网站投诉,能够及时与车主和网站作沟通,并且大部分车主问题能合理得到解决,大部分车主对解决方案表示认可。
广汽丰田
投诉量/宗
348(近两年)
解决率
9%
QT分
60
黑榜
理由:
网站多次联系企业处理投诉并及时反馈结果,但网站上的投诉依然未得到企业的回应,目前已积累不少投诉。
资讯
特斯拉10月7日将揭晓重磅消息,Roadster、Model Y或二选一特斯拉10月7日将揭晓重磅消息,Roadster、Model Y或二选一10月6日消息,特斯拉官方X账号在昨日(10月5日)发布推文,释出一段时长仅9秒的预热视频,正式预告将于10月7日揭晓一项重磅消息。这段悬念拉满的短片未附带任何文字注解,仅以中心嵌有特斯拉Logo的金属涡轮状部件高速旋转的画面贯穿始终,结尾镜头最终定格在“10/7”的日期标识上,瞬间引发行业内外的猜测热潮。从目前流传的信息来看,三种主流猜想逐渐清晰,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已跳票八年的下一代Roadster跑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曾多次放出豪言,称这款车型将整合SpaceX的火箭推进技术,目标实现1秒内完成零百加速的“物理极限突破”。而特斯拉工程副总裁拉尔斯・莫拉维本月初也证实,项目正稳步推进,且已为“惊艳展示”做好准备。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曝光的“多模式主动空气动力系统”专利更为此提供了关键佐证:该系统通过可伸缩侧裙板与内置风扇配合,能在车底制造低压区,借助伯努利原理将车辆“吸附”于地面,即便静止状态也能产生强大下压力,既解决了极速加速时的抓地力问题,又能智能调节弯道稳定性,完美契合Roadster的性能定位。不过,更贴近大众市场的改款或低成本版Model Y同样是热门候选。近期有目击者在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周边发现新款Model Y测试车,其车身线条与现款存在明显差异。作为特斯拉的销量支柱,Model Y的升级迭代向来对市场影响深远,推出高性价比版本的猜测也符合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逻辑。除了汽车产品线内的猜想,非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未被排除。考虑到马斯克近年对人工智能、无人机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持续投入,有观点认为此次发布可能揭开特斯拉跨界布局的面纱。若真涉及eVTOL等全新领域,或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震动,同时为特斯拉开辟新的增长曲线。这场仅9秒的视频已将悬念推至顶点,从性能跑车到大众车型,再到跨界黑科技,10月7日的揭晓时刻究竟会解锁哪种可能,仍有待官方最终答案。3天前田秋怡9725
 20-50万热门电车底盘用料大PK: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本钱? 20-50万热门电车底盘用料大PK: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本钱?在选电车时,大家常盯着续航、智驾和屏幕大小,却容易忽略“底盘用料”这个影响驾驶质感的关键——最近,理想i6、小米SU7、小米YU7、极氪001、华为智选车R7、问界M9这六款热门车型的底盘用料对比,在车友圈引发热议。有人晒出后副车架材质差异,有人争论“铝和钢谁更好”,甚至有人直言“降价车型会不会偷偷减配”,这场关于“底盘诚意”的讨论,其实藏着车企对“驾驶体验”的真实态度。先看核心的后副车架材质对比,六款车的“用料诚意”差异明显。极氪001、华为智选车R7、问界M9表现突出,后副车架均采用全铝材质——要知道,全铝材质比钢制更轻,能减少车身重量、降低能耗,同时在减震和操控响应上更有优势,极氪001即便降到20多万价位,仍保持这种“高规格用料”,难怪有网友说“20多万的001用料是真下本钱”。理想i6虽然没明说后副车架材质,但明确提到“摆臂都是全铝”,结合其主打的“舒适体验”,全铝摆臂能更好地过滤路面颠簸,也算符合定位。而小米SU7和YU7的底盘用料则成了争议焦点:两款车后副车架均为钢制,SU7 Ultra版本才升级为全铝。有网友吐槽“同价位国产车,小米用料可以说是最差的”,认为小米把成本更多花在外观和智能配置上,在“看不见的底盘”上做了妥协;也有人为小米辩解“极致资源整合是优势,毛利率26.4%说明成本控制到位,底盘够用就行”。不过客观来看,钢制后副车架虽然成本更低,但重量更大,长期使用可能在能耗和操控细腻度上稍逊于全铝材质,对追求“驾驶质感”的用户来说,确实会觉得不够“香”。除了材质,网友还纠结“底盘用料≠驾驶体验”。有懂行的用户指出“铸造铝、锻造铝、冲压铝差异很大,不能只看‘全铝’标签,而且钢制的强度未必不如铝,高端车用铝主要是为了轻量化”;更有人强调“调教比用料更关键——有的车用料一般,但调教得舒服好开;有的车堆了全铝部件,却因为调教不当,开起来反而生硬”。比如问界M9,网友评价“在看不见的地方没糊弄人”,但也提到“鸿蒙车型有溢价,智驾还要加1.2万”,说明即便用料扎实,价格和附加配置也会影响用户选择。争议还延伸到“降价与减配”的关系。有网友提到“极氪001之前是30多万的车,没订单降价下来才显得用料好”,担心“降价必减配,资本家不会有良心”;也有人反驳“极氪001的底盘用料是上市就有的,降价是市场竞争导致,不是减配”。类似的讨论也出现在理想i6上,有人觉得“i6舒适配置给满,底盘是常规水准,没偷工减料”,但也有人好奇“前车架用料为啥没放出来,是不是有几辆很糊弄”,可见用户对“底盘完整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选车不必盲目追求“全铝底盘”,关键看需求:如果经常跑长途、看重操控和能耗,极氪001、R7的全铝底盘更值得考虑;如果更在意舒适配置和日常通勤,理想i6的全铝摆臂也能满足需求;如果预算有限、喜欢小米的设计和生态,SU7、YU7的钢制底盘也够用,毕竟日常代步对底盘材质的敏感度没那么高。但无论如何,车企应该更透明地展示底盘用料,让用户“买得明白”——毕竟“看不见的地方”,才更能体现品牌的诚意。这场底盘用料对比,不仅是“材质之争”,更是“用户对品质的追求”。随着大家对电车的了解越来越深,“只看表面配置”的时代正在过去,而那些在“底盘”这类基础环节下功夫的车型,终究会获得更多信任。3天前田秋怡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