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降成本不能肆意挥霍消费者的信任
来源:中国经济网
4.4万0收藏
因副驾驶安全气囊问题,本田将自2015年7月13日起,召回部分进口2003-2004年款Stream(时韵)、以及2003-2005年款 CIVIC(思域)汽车,生产日期为2003年9月22日至2005年10月6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3621辆。

  高田缺陷安全气囊已造成6例死亡案件,使得100多人受伤。在美国,大约有3400万辆汽车配备了高田缺陷气囊,已经成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

  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日系车企如此这般近乎疯狂地削减成本,包括大量使用高田“安全气囊”等,无异于给自己掘下不堪的未来。因为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一个车系的信任并不是无条件的﹍﹍

  上周五,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本田召回备案。因副驾驶安全气囊问题,本田将自2015年7月13日起,召回部分进口2003-2004年款Stream(时韵)、以及2003-2005年款 CIVIC(思域)汽车,生产日期为2003年9月22日至2005年10月6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3621辆。

  此外,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5年7月13日起,召回2004年2月13日至2007年2月28日期间生产的思威(CR-V)牌多用途乘用车,共计67141辆。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副驾驶席前气囊在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容器可能发生损坏,导致碎片飞出,可能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广汽本田决定自7月13日起,召回2002年10月30日~2007年12月28日生产的部分2003~2008款飞度牌及2007~2008款思迪牌轿车,共计413452辆。本次召回车辆的气囊在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容器可能发生损坏,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

  同一天,路透社报道,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富士重工公司和三菱汽车公司发布声明,将会召回71万多辆装配高田公司(Takata Corp.)生产的安全气囊的汽车。

  有报道称,据美国《汽车新闻》5月20日最新消息,高田公司声明,在对召回的3万多个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检测过程中,已出现265例气囊充气装置破裂的情况。高田缺陷安全气囊已造成6例死亡案件,使得100多人受伤。在美国,大约有3400万辆汽车配备了高田缺陷气囊,已经成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

  但是,如本文开头所述,这场旷日持久、规模巨大的召回事件仍然看不见任何结束的征兆……

  日汽车工业忧心忡忡,却不得不“甘愿”深陷其中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池史彦

  就在本田等车企发布召回声明的前一天,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汽车工业的“掌门人”——本田技研会长池史彦在一次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例行会议上,面对媒体记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对如此大规模的召回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问题意识”。

  如今的高田气囊事件,已经让整个日本汽车工业都感到危机四伏、如临大敌。然而,即便如此,日本汽车企业却依旧不愿迅速切割同高田的关系,大面积选择其他气囊供货商。反而继续冒着“深陷其中”的风险,尽可能地协助高田找到解决之道。

  英国路透社近日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日本汽车制造商们仍无法轻易放弃高田”。其分析认为,与高田合作的一些日本汽车制造商也曾对高田发起诉讼,公司间关系日益紧张,但仍需高田紧急替换配件,继续与高田签订了合同,使用高田提供的配件。

  例如,本田就已逐渐减少国内市场新车使用高田安全气囊,不再是高田的五大客户之一了,其北美市场的雅阁轿车现已采用丰田合成株式会社(Toyoda Gosei)的安全气囊。尽管如此,本田仍有20%以上的车使用高田提供的安全气囊。

  由此,也印证了笔者在前一篇稿件“物极必反 干毛巾拧到最后就是眼泪”中所述观点。即:日系车企与供应商之间过于紧密的零配件体系,以交叉持股等方式建立的利益共同体都使得日系车企与供应商之间已经无法轻易割裂。

  同时,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的成本削减诉求,或在更换供应商之后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原有标准。

  所以,即使高田这个麻烦再大,众日系们也只好“共赴难关”了。

  安全是汽车的第一要素,怎能肆意挥霍消费者信任


  削减成本本没有错,它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减低消费者的整体拥有成本。但其应是建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成本削减都是非常危险且令人无法接受的。

  特别是对汽车产品而言,其第一要素便是安全。汽车产品的安全不仅仅关乎驾驶者、乘坐者的安全,它还关乎其他车辆、行人等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任何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高田气囊事件,以及此前通用“点火门”事件都如此得引人关注?就是由于这些产品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以及巨大的潜在风险。相比这些鲜活的生命,企业的销量、成本,孰轻孰重?这个帐,想来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们算得并不是很清楚。

  据媒体报道,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是本田汽车,数月来,本田公司一直没有停止召回并更换550万辆车的高田气囊部件的工作。

  此外,高田事件已经严重拖累了本田的财报数据。本田2014财报显示,本田同期在北美市场的营业利润下滑31%,至16.7亿美元,且与去年同期相比,本田在北美第一季度的收入大幅度下滑72%至9770万美元。

  今年一季度,本田营业利润下跌32个百分点,由一年前的1652.9亿日元(约86.28亿元人民币)下滑到1119.4亿日元(约58.43亿元人民币)。同时,净利润也剧降了43个百分点,由先前的1705.1亿日元(约89.01亿元人民币)到现在的978.4亿日元(约51.07亿元人民币)。

  反观日系及全球车企“老大”丰田,2014年虽未达成销量目标,但依然将全球第一收入囊中。数据显示,2014年丰田全球销量达到1023万辆新高,同比增长3%。2014财年销售额达到2723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42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90亿元),同比增长6%。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达到同比两成左右的高增长。数据显示,2014财年丰田集团营业利润为2750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9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45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5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则为2173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13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35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9亿元),同比增长19%。

  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日系车企如此这般近乎疯狂地削减成本,包括大量使用高田“安全气囊”等,无异于给自己掘下不堪的未来。因为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一个车系的信任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车企通过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不断进步的技术以及时刻为消费者着想而得来的。

  现在看来,本田正在逐步失去这种信任,其在中国市场每况愈下的表现就是一个注脚。如果其他日系车仍一意孤行,肆意挥霍消费者的信任,会否步本田后尘也就不难料想了。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