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成都公交车大火拷问城市交通集体安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4.4万0收藏

公交火劫

成都公交车惨案,击中了城市交通运营长期以来最脆弱的那根神经。近几天,各地纷纷强调重视公交车安全保障,安全锤网上热卖,沈阳甚至采取紧急措施,将取消空调车,更换封闭车窗。

而硬件救急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长期存在的高峰拥挤,严重的超载运营,糟糕的逃生急救,无力的运营安全管理,等等。

下一站,何方?

6月5日的那场大火,烧毁了9路车“川A49567”,也改变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轨迹,在大火面前,人们集体的无力;在大火的背后,是对于交通高峰期集体安全的拷问

本刊记者/刘炎迅 (发自四川成都)

起点,天回镇

6月5日,早上6点,天回镇车站。9路公交车的起点站。

数十个打算进城做工的外地年轻人,聚拢在站台上,车子刚一停稳,这帮人就提着大小包裹上了车。没人去过问他们携带着什么。如同日常每一个清晨,生活开始了。

时间尚早,天光已经大亮,清晨的凉意逐渐退去,远处起伏的瓦片屋檐上,太阳开始染红青灰色的云层。

早上7点多,“川A49567”从天回镇车站驶出。

9路车的路线全长11公里,连接着北郊的天回镇和市区的火车北站,沿途经过14个站台,形同一条斜45度的直线。

这是一条复杂的路线,大量的农民工会从火车北站登上这辆班车,到另一端的天回镇落脚,然后,这些人会在每一天的早上,登上9路车,进入成都市区,找活,养家糊口。

11公里,不长,但对于成都的道路而言,却不短,正常的日子里,堵车,缓行,再堵车,再缓行,全程跑一趟得50分钟。

24岁的范庞丹是这条路上的常客,她的家在天回镇,单位在成都市区里。9路车成了她必须的摆渡工具。

她说,坐9路车,最大的好处是培养耐心,如同守在禅房里的僧人,如果不让自己心如止水,那么,坐一回9路车将是一件痛苦难当的苦差。

11公里,50分钟,这是运气好的时候,理论上的数值。如果遇上坏天气,沿途遇上小车祸 ,或者施工,那就谁也说不好得耗多少时间了。

范庞丹坦言自己无法心如止水,因此,大部分时候,隔着车窗望着外面长久静止或者缓缓后退的街景,非常抓狂。

成都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胡庆汉也承认,9路车的“运行距离比较长,客流量比较大。”因此,从2004年开始,成都市交委开始在这条线路投入柴油发动机的空调公交车。

这可以解决两个难题:柴油车加一次燃料,可以在线路上运营2天,特别是在冬季加气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线路运营程序正常;二是空调车的载客量较大,比较容易满足线路沿线群众出行需要。

9路车川A49567,是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蜀都牌”,配置着雷诺柴油发动机。

这辆车2005年2月投入营运,核定年限为10年或行驶50万公里。今年5月底它刚刚进行了一级保养,已经运行了26.8万公里。

如果不出意外,它还将运营至少5年。

[PAGE]

满负荷的早班车

7点40分左右,“川A49567”到了陆军总医院站。

兰治琼和范庞丹在这里上车。兰治琼住在天回镇。她是一个商场的销售员,搞促销,一个月收入千把块钱。

车上人很多,兰治琼被后面的人挤上了车,有人嚷着关车门,上班要迟到了,还不开车,车外奔过来的十几个人不干了,也在嚷,关啥子门,腿还没有踏上去呢。

车厢内,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完全立脚的地儿了。那些扛着大包小包的人,各显其能。没人在乎他们包里究竟装的什么。

站台上也不会有工作人员,在这样的公交车上维护安全,完全来自每一个人的自觉。

又是一阵喧闹。牢骚声,骂声。9路车显然塞满了。

公交车超载,这在目前是个难解的问题。按照国家建设部限定,车厢内8人/平方米,按此标准,公交车上一般要超过80人以上才属于超载。

但公安部门却执行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以车辆出厂时的核定载客量为准,每辆公交车的核定载客量为35人到43人之间。

早在2001年7月起,几条广州公交车线路被番禺交警以超载为由扣证罚款,一时间引得各方争论。在浙江温州和深圳也先后围绕“公交车是否超载”众说纷纭。

但直至今日,公交车超载运行,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不再有被交警罚款的个案。

按照公交线路配车的一般水平,每公里不低于2台车,9路公交车线路长11公里,配有36辆,实际配车水平约3.2台/公里,虽然配车较多,高峰发车间距缩短,但由于道路条件所限,乘客太多,该线路在高峰时段仍十分拥挤。

兰治琼开始调整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站得舒服点,对于即将开始的煎熬,这是很必要的准备。

空调并没有开,车厢里热得发慌。

范庞丹此时站在兰治琼的身边,隔着一个人。兰治琼的面前就是一排窗户,是车子里少数能打开的车窗之一。车上原本有5个窗户可以打开,但其中4个都很小,成人无法通过。窗户关着,有人喊热,骂司机。一阵起哄的声音。

平时上班,范庞丹和兰治琼都习惯选择空调车。空调车速度要快一些。刷卡一次一块钱,普通车是五毛。

车上当时估计有100多人。事后来自官方的数据是,在大火中死亡27人,受伤74人,成功逃生10余人。这辆9路车,车长11.73米,宽2.5米,面积29.325平方米,每平方米要挤4个人。

在兰治琼的印象里,上下班的时候,满满当当是9路车的常态。

有人又嚷热。范庞丹拉开了面前的窗户。然后空调打开了,不知是谁关上了窗户。

和兰治琼一样,坐这路车的人大部分住在天回镇,有的则是更远的新都。新都在天回镇的东北方向,两地接壤,相距5公里。那里是成都即将崛起的卫星城。按照成都市政府的规划,到2010年,新都区将成为城北的副中心,承载7.7万人的居住。

他们进城大多会选择挤9路车。

因为路途遥远,天回镇的人说去成都市区,简化成去成都,仿佛天回镇和成都是两个独立遥远的地方。

天回镇本地人多,外地人也多。租房的价钱,这两年也随之涨了。

6月5日出门,兰治琼用饭盒拿着中午的饭,这是她每天出门上班的必备。此刻在车上,一手提着饭盒,一手挎着包,身体歪着,淹没在人堆里,车子每晃一下,她就被周遭的人挤压一下,她感觉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收一缩,歪歪扭扭。

令人不安的路线

车子驶过了大湾八队后,这是9路车的第7个站点,在望不到头的车流中爬行,一顿一顿。403路公交司机周建此时驾着车,跟在它后面,时不时不耐烦地摁下喇叭。

这个点儿,谁也别想跑顺溜了。

403路公交司机周建事后说,这个时候,他没有看到前面的9路车有什么异常。

事后有媒体说,一个成都动物园的员工,差不多就在这里发现川A49567车体冒黑烟,并骑着电动车追了两公里,还一度和一名同样骑着电动车的小伙子逼停川A49567,但被司机骂了句“瓜娃子”。除了这个追车的人,警方没有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9路车老早就冒烟了。

这个说法却引发了网络上对造成9路车大火各种阴谋的质疑和猜想。

9路车在成都有点名头,在老成都人眼里,这路车让人不安。

“扒手多”是9路车的标志之一。

起点站天回镇,在成都的北面,当地人都说,一到城北,颜色都变得灰暗,建设也差,布局凌乱。

城北路很宽,却总是拥挤异常,各式各样的车子在路上随意掉头,堵塞时常发生。街边,遍布着建材、汽配和发廊的小门面。

有人在网上将成都北部靠近天回镇的这区域称成13区,那是一部法国电影里讲到的地方,以暴力和混乱闻名。

在这路车子上,范庞丹曾经多次遭遇过小偷,每次坐车都很没有安全感。手机和钱包都被偷过。

很多经历过9路车的市民都有相似的经历,用他们的话说,与扒手之间都有些难解的恩怨。

因此,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成都市民都会议论,莫非曾经被抓的小偷来报复?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

因为大量扒手的潜伏,拥挤在9路车上的人们,彼此都心存芥蒂。漫长而拥堵的旅途,人与人拥挤着,警惕着。最常见的,是彼此不信任的目光。

后来大火来袭,范庞丹跳车逃命时,包丢了,手机和钱包都在里面,里面还有自己的照片。捂住血,范庞丹找路人借电话。

第一个打给妹妹。说公交车出事了,带点钱来。妹妹看是一个陌生号码,一个陌生的声音,沙哑的,颤动的,还以为是骗子。

6月6日的下午,范庞丹躺在病床上,妹妹坐在身边,两个人都在笑,当时烟太大,嗓子呛住了,所以变调了。听清楚姐姐的电话,妹妹第一反应是,姐姐在9路车上遇到了小偷,钱包和手机被偷了。

[PAGE]

浓烈的汽油味

早上7点50分左右,川A49567驶过动物园站。

这一站,没怎么下客,却又拥上一堆人,兰治琼再次被压缩,她把饭盒和包守在胸前,身子却无法调整到舒适的状态。

8年前,兰治琼从老家双流县来成都市区,在天回镇找了个房子,住下。那时的天回镇,完全是郊区,偏远得很。从此,她开始了潮汐式的打工生活。

出事后,躺在病床上的她享受了几天难得的不再拥挤和匆忙的上班生活。

很多次挤在高峰时段的9路车里,兰治琼都有些恍惚,她觉得自己太渺小,于这个车厢,也于那座城市。

车厢里,每个人都被压缩着。每到一个站,门口的人都得重新压缩自己。

刚挤上来的人,都堆在车门口,死死贴在车门上。车门基本都有点变形。关门时,司机按了几下液压开关,都无效,门只是挣扎了几下,就被人堆挡住了,合不上。

动物园这一站,车门的反复挣扎,留给兰治琼很深的印象。

没人注意车门上方的那个应急装置,它在非常时刻有时候能够救命。

车子驶上川陕立交时候,时间快指向上午8点。周建的430路还跟在9路车的后面。下一站是三环路川陕立交桥南。

川A49567车厢内,范庞丹每次抬头看四周,都是黑压压的人,感觉自己落在一个热气升腾的陷阱中央。

在这个缺少窗户的车厢内,气味混杂,让每个人都变得麻木。这是个缺乏生气的空间。

不久,川A49567驶到了川陕立交桥的下坡路段,跟在后面的403路公交车司机周建看到,黑烟突然从9路车的顶部气窗冒出,不大,但很快变浓,变粗。

这让周建意外,公交车冒烟的状态总有发生,一般都是小毛病,很快会解决,但这一次,他发现,问题不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范庞丹和兰治琼也都突然闻到了汽油味,来得很快。平时车里也总有油的味道,混杂在各种难以名状的气味里。而这一次味道不一样,浓烈,直冲鼻子。兰治琼有些紧张。

“着火了。”有人嚷着,车厢里出现混乱。兰治琼转头一看,一个火球就在她背后。

兰治琼和范庞丹都听到有人在嚷,有汽油味,师傅!停车,有汽油味,烧起来了,师傅,开门,开门!

没人想到找灭火器。这辆车配备着两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后置发动机舱内又有一套自动灭火器。6月4日该车收班时护场人员对车辆灭火器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装备齐备。

但9路车上的人,谁曾想到,危险就潜伏在每天上班的路上。

在第一时间,他们把命运交给了司机,他们不停地向司机呼救,没有结果。司机罗佩是个有15年驾龄的人,8年公交车驾驶经验,安全驾驶5年,是北星公司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不到两分钟,车内火势蹿了上来,空间很小,后面的车厢被烧得火红。烟雾弥漫四处,火苗子已经看不到了。范庞丹捂着鼻子,被人挤到前面的挡风玻璃处,敲玻璃,敲不开。对于那些封闭的钢化玻璃,锤子是最好的工具。

此前,谁也没有注意过车厢里救生锤的位置。

大多数人以为就根本没有救生锤。2006年4月10日,四川质量报就曾曝光,许多空调公交车上几乎没有救生锤。

在今年端午节安全专项检查时,川A49567备有3只安全锤,公司技术人员后来也报告说,在事故现场也发现了3只。

无助的人们,终于看到左侧黑烟之间有一道亮光,那是从外面砸开的窗户。周围的人闻讯赶来投入到了营救。范庞丹跳出了车子,她获救了。她后来才知道,那是驾驶座旁的车窗,是可以打开的。

包括范庞丹和兰治琼在内,有至少86人逃了出来,车内有25人葬身火海,事故后从现场看,他们有些甚至分不出彼此。另有2人在医院停止了呼吸。

6月7日晚11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多项证据显示系有人携带汽油上车后过失或故意引燃导致事故发生。

“我很幸运?我当初是跳着赶这班车,要是不赶这班车,也根本没这事情了。”范庞丹事后说。

但她也不知道,下一班9路车,是否真的安全。 

[PAGE]

专访成都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殿业:

成都的公交问题具有全国普遍性

本刊记者/刘炎迅 文/李邑兰 (发自成都)

中国新闻周刊:此次公交车大火,批评的声音不少。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殿业: 成都6·5公交车特大燃烧事件是令人痛心的。有人形容“成都生病全国吃药”,这是说安全问题具有全国普遍性。确实存在应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力问题;在公交出现事件后的有效逃生问题;公交车车辆安全技术标准规范问题;公交运营安全管理问题等等。

实事求是地说,成都公交发展这些年来取得许多成绩,公交分担率,从14.7%,提高到20%。由每天200多万,提高到310万。

大火暴露的问题有五方面: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防亟待强化:危险品能在不受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带入公交车内,这次事件原因有报道是携带汽油引起,如何杜绝危险品上车,谁来管、如何管、如何常效管,既是社会治安问题、也是行业安全问题、包括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品来源的管理等;二、运输安全系统可靠性亟待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时表现在运输方面的车辆运载安全、预警安全、逃生安全、施救安全等;三、行业标准技术规划亟待改进:公交车逃生车辆技术规范、内装助燃材料标准,公交企业安全及客车厂企业生产安全设计规范等;四、管理政策、法规亟待健全:怎样制定禁止危险品上公交车的法律、确定危险品管理主体、监督主体,公交驾驶员综合安全素质认定规范,公交服务水平认定及安全评估等;五、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方法亟待提高:加大交通安全及社会安全宣传防范意识及人们具体操作遵循的方法。

中国新闻周刊:大火让公交车超载再次引人关注,这是个无解的题目吗?

张殿业:英国伦敦发展得很好,出行结构、公共分担率也很高,但是英国照堵不误。再看日本地铁,专门有工作人员在旅客上不去的时候,往里头推,往里头挤,然后关门。

我们大家都坐过公交车,如果这个公交车没上去,你在下面的时候,都希望能往里面挤一挤,等你一上去的时候,你就在想,赶紧把门关上。每个个体的心理都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要提高运营,二要提高服务水平。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安全保障。

中国新闻周刊:天回镇开往城区的9路车,作为郊区和市中心的联系,是不是承载着更复杂的难题?这怎么解决呢?

张殿业:规划的地铁三号线就是到天回镇。但是你想,要一下子短期就完成建成,也是不可能的。用地、建筑、人口、岗位密度,跟交通的承载力,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不能说他是农民工,他就不出行。他又买不起小汽车,又觉得骑单车这条路途远,就要给他提供一种便捷的方式。这种便捷的方式当中,就要通过提高运力来增加。但是也是有一定极限的。我觉得交通为什么是哲学问题,政府、运营商和老百姓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政府要引导好,运营商要服务好,老百姓要有满意的出行条件和低收入人群也能承担起的出行消费。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的大火,最后调查结果显示,是有人携带了汽油。这让公众很担忧,公共交通的安全感又一次被稀释了?

张殿业:我们遇到的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系统问题,我们要思考公交车辆是否应该就是一个驾驶员都管完,能否管完,这么管,是否需要车辆中增加人员,公交站点和车辆里是否需要都装上摄像头,但是带上去的危险品,如何检查、谁来检查?用什么来检查?难道每个公交站点都安排一个公安?该怎么来做?上飞机有安检,上火车有安检,上公交这个问题怎么来做? 

[PAGE]

被消耗在路上的生命

超载的交通负荷加剧了此次事故的损失,而其背后,则是城市化加速后的公共交通之困

文/李邑兰 本刊记者/刘炎迅(发自成都)

9路公交车行进路线类型在中国相当普遍,它连接着从郊区到市中心的交通大动脉。

住在郊区新兴社区里的人们,早出晚归,潮汐似地流动在主城区与郊区之间。他们依靠城市延伸过来的公共交通体系迈出进城的第一步,城市有了交通早晚拥堵的高峰。

6月5日,成都9路车的大火“烤”问了早高峰的安全问题,当超载成了不可避免的现实,这条路还安全吗?

触手可及的城市

郑晗有时会怀念早年的天回镇,那时只有一条不宽不窄的街,街道两旁都是小青瓦的平房,偶有几间高一些的房子有二层阁楼。老天回镇人对成都市区比较陌生,逢年过节“赶场”才会偶尔进出“城里”。

彼时的郑晗,在镇上一家纸箱厂工作,上班骑着那辆大永久自行车,离开家门,一路穿街过巷,去上班,几分钟的路,可能中途会停下几次,相熟的朋友一吆喝,就免不了聊上几句。

亲切的城市,在二环路全面竣工以后,悄然“变脸”了。

2006年9月,成都市二环路全面竣工,接下来,是三环。城市变得大号起来。

成都的公交系统也越来越发达,早已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

自行车,对于有些人群而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上班的单位开始变得离自己居住的地方越来越远。

2005年,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做了一项城市交通状况调查,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城市中,上海人的上班距离最远,成都人上下班效率最低,北京人乘车次数最多,武汉人日常生活出行范围最大。而成都的交通问题最为突出,主要在于:城市规划呈环状放射的摊饼型,道路功能区分不明,道路交岔口的立交化程度低,一遇情况,顿成瓶颈。

那几年,成都市道路面积年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机动车年增长率;再加上占全市面积16%的中心城区承载了全市40%以上的交通负荷。不管是春熙路周边,还是天府广场附近,大多数停车场在多数时段都是“满”字牌高挂,在成都人眼里早已见怪不怪。

首先,人们发现,自己在城市中变得越来越渺小,两车道变成4车道,然后是6车道,一条路的长度也变得遥不可及。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中的诸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单位这个具有传统政治意味的存在开始瓦解。

一切都在重组。那些失去工作的或者刚刚开始找工作的人们发现,试图在家门口找一份合心意的差事,越来越难。

城市的功能分区逐渐明朗,如果你不幸看中一份远在城市对角的差事,那么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学着习惯消耗在路上,要么干脆失业。

花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多了,并且坐在车厢内,郑晗实在没有兴致和邻座的男人或者女人吹牛,大家都是一脸疲倦。

大规模的城市拆迁,让路面交通愈加严重。

2007年,成都市政府启动了城北四大片区的旧城改造,6万居民涉及其中。时隔两年,又投资150亿启动新一轮旧城改造,涉及中心城区4万多户居民。这些拆去旧屋的市民,大部分无力原地购买高昂的商品房,只能迁往郊区。

于是,在城市的边缘,原来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人造的社区。在此居住的人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消耗在上下班的路上。

过去的几年里,私家车的激增,也让路面更显拥挤。成都市交通局车辆管理所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成都机动车数量为131万辆,其中私家车数量为119万辆。成都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机动车总量的85%以上,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成都市交通局车辆管理所副所长孙从富介绍说,成都市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一辆私家汽车,这个比例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是名列前茅的。

这其实不是一个乐观的消息。背后,那些最基层的市民,将承受更加拥堵的上班之路,他们选择的公共交通,困在车流之中,毫无尊严。

而且,成都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成都市交通管理局科规处优化科科长汪金宝曾公开的一个信息。

根据成都现有道路的承载能力,城区路网最多容纳100万辆机动车。

潮汐之困

公共交通的未来在哪里?这不是郑晗一个人的担忧。

2008年3月,成都市公交集团公司合并了成都市最大的出租公司。

同年9月,成都公交集团最高日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0万人次。事实证明,更多的人选择了公交车出行。

到了这一年底,这个城市公交客运量达10.8亿人次,达到了历史最高。国资委对此表示,成都的公共交通事业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呈几何级数攀升的市内房价,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郊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这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租房费用。与此同时,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代价。

更多地人开始过着“在路上”的生活。每天早晚,像潮水一般涌向公交车站,然后隐匿在城市的各个偏僻的角落。

一个潮汐运动的社会已经形成,这让即使是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依然常常感到乏力。

“交通拥堵是个永恒的主题,交通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有限的资源当中,你要满足哪部分人的问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殿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成都交通委员会副主任。

购买小汽车的群体,一般都是城市的中上层收入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者,则一般是中低收入者,这一部分人占了出行者的大多数。在没有办法限制小汽车购买的情况下,张殿业的建议是,保障公交专用道的优先发展,比如开一个快线公交,比如支线跟快线公交之间换乘的便捷。总体来讲,就是要构建快线、干线、支线,换乘的时候,让乘客两小时之内换乘不花钱。

国外早就经历了潮汐社会,中国是不是可以予以借鉴呢?

张殿业的态度是否定的。在他看来,中国从社会规范体系、社会有序化体系到城市管理体系,都与国外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经济收入呈倒三角形,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人群的经济收入分布都是呈菱形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中产阶层都有私人小轿车,公交车只是满足一小部分底层劳动人民的出行需求,在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中国的现实境遇下,这样的运力,完全可以满足老百姓对公交车的需求。

可能有一个好消息正等着郑晗,在建的成都快速轨道三号线,沿途将经过天回镇,大运量的交通工具,势必分担相当一部分公交出行的人数,减轻城市公交的运输压力。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