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月销不过千,讴歌将会成为第一个退出中国市场日本豪华品牌?
来源:汽车投诉网
4.4万0收藏
讴歌作为本田旗下的豪华品牌,与英菲尼迪一样诞生于美国,同为带着美国血统的日本品牌。实际上诞生于美国的讴歌在美国当地销量并不差,而带着这份自信,讴歌在2006年开始以进口的身份进入中国,然而高昂的售价却让国内消费者望而止步,导致讴歌在华的销量一直没有任起色。 眼看奔驰、宝马、奥迪国产后销量不断地上升,不少的二线豪华品牌也纷纷效仿,希望国产后能够为销量带来振兴,其中也包括讴歌。于是讴歌在2016年正式带来了第一款国产车型——讴歌CDX。 国产后销量“有所上升” 国产后的讴歌,似乎给销量上带来了一定的提升。讴歌2017年全年累计销

讴歌作为本田旗下的豪华品牌,与英菲尼迪一样诞生于美国,同为带着美国血统的日本品牌。实际上诞生于美国的讴歌在美国当地销量并不差,而带着这份自信,讴歌在2006年开始以进口的身份进入中国,然而高昂的售价却让国内消费者望而止步,导致讴歌在华的销量一直没有任起色。

眼看奔驰、宝马、奥迪国产后销量不断地上升,不少的二线豪华品牌也纷纷效仿,希望国产后能够为销量带来振兴,其中也包括讴歌。于是讴歌在2016年正式带来了第一款国产车型——讴歌CDX

国产后销量“有所上升”

国产后的讴歌,似乎给销量上带来了一定的提升。讴歌2017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6,348辆,同比增幅100.8%。提升确实有了,然而全年累计销量再分摊到每个月的话,其实月销也仅在1300辆,可想而知讴歌此前的销量有多么的糟糕。这种情况就好比以前的考试成绩是30分,现在考到了50分,这样看来提升确实有,但总体来说依旧是“烂破天际”。

有人认为,讴歌在2017年只有一款国产车型,获取这样的销量已算成功。那么在去年年末上市的TLX-L,在今年又能否为讴歌带来销量翻倍呢?根据数据显示,讴歌截止到20185月累计销量仅为2736辆,其中CDX5月销量仅为626辆,而TLX-L甚至只有81辆,5月总销量为731辆。

所以从销量上来看,讴歌对车辆国产后,似乎对销量没有产生任何的积极影响,甚至还越来越差。这也就证明了,讴歌销量差不仅仅是国产问题导致,更在于产品。

产品性价比低,定价不合理

早在讴歌CDX上市前,网络上就爆出CDX采用与了本田缤智同平台的结构,也就意味着讴歌CDX采用的了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而CDX上市后也被证实采用了非独立悬架,尽管后来讴歌官方工程师也多次出来解释,CDX绝非“换壳缤智”,但作为一款落地价接近30万的车型,依旧采用“板车悬架”,笔者相信这是绝大部分国内消费者无法接受的一个事实。

不仅如此,在2017年度第四批碰撞试验成绩中,讴歌CDX的碰撞成绩得分为53.8分,星级只有四星。而作为CDX的“同门兄弟”本田缤智,在同样条件的碰撞测试中获得了55分,并且有五星评价。换句话说这款自誉为豪华车的CDX居然连缤智的安全系数都不如,要知道的是CDX的售价已经可以购买两辆缤智了,这样的豪华品牌,作为消费者的你会选购吗?

除此之外,定价不合理也是讴歌的历史遗留问题,纵观还未国产的讴歌TLX定价为38.98-43.90万元,然而最不合理的并非如此,而是在后期动辄十万元的优惠,这让许多原价购买TLX的车主感到无法接受,甚至有车主提出退车的要求。

而国产后的TLX-L尽管在售价上直接优惠了10万元,起步价跌到了27.98万元,但领教过讴歌的优惠策略后,相信不少消费者都不会“冲动消费”了,而事实上目前根据经销商的报价,TLX-L也有3-5万元的终端优惠,这样看来讴歌的定价似乎只是为了保留“豪华品牌”这一称号罢了。

质量问题频发,本田高端梦破碎?

长久以来本田一直以质量著称,而讴歌作为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质量自然而然有更高的保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汽车投诉网接收到有关讴歌的质量投诉并不占少数。

来自湖南长沙市的李先生年初购买了一辆讴歌MDX,但新车落地不到一个月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突发故障,在屏幕上显示了“混合动力系统故障”导致车辆熄火并非无法再次启动,令李先生感到后怕的是当时车辆熄火后失去制动助力,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都无法刹停车辆,只好任由车辆溜车直到停下来为止,因此对李先生认为该车对他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来自北京市的安先生于2014年购买了一辆讴歌MDX,当车辆还在质保期内已经出现了抖动问题,但4S店却一直没有找到原因,直到今年过保后再次去到4S店却检测到问题所在,由于已经过保因此需要安先生自费维修,令安先生感到非常的不满。

总结

作为第一款国产车型CDX实际上是一款“换壳缤智”,而第二款国产的车型TLX-L内饰依旧“老土”,放在如今的中国车市还怎么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呢?尽管讴歌一直宣称车型有众多“黑科技”加持,然而连最基本的国人需求都没有弄清楚,销量自然而然低迷了,倘若讴歌继续以月销不过千的形式混下去,或许很快就成为第一个退出中国市场日本豪华品牌了。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