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特斯拉涉嫌欺诈销售MODEL S 新车有维修痕迹
来源:汽车投诉网
4.4万0收藏
要谈起新能源汽车哪家最亮眼,那非特斯拉莫属,特斯拉于2003年诞生于美国的硅谷,直到2008年才推出第一辆电动车Roadster,但并没有引入中国。而是到了2013年,特斯拉的第二辆电动车Model S才开始进入中国

要谈起新能源汽车哪家最亮眼,那非特斯拉莫属,特斯拉于2003年诞生于美国的硅谷,直到2008年才推出第一辆电动车Roadster,但并没有引入中国。而是到了2013年,特斯拉的第二辆电动车Model S才开始进入中国,由于特斯拉Model S拥有先进的高科技配备,加上颇具未来风格的车厢氛围,还有强大的续航能力,瞬间就让特斯拉在中国挂上了“高大上”的名称,然而进入中国三年了,关于特斯拉的质量、售前售后服务投诉层出不穷,而它是否还配得上“高大上”这个称号?

近日,汽车投诉网就收到了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胡先生关于特斯拉售前以及其质量问题的投诉。

案例回放

投诉编号:QT245626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胡先生的车辆是201691日中午12店购买的,在当天就发现了机盖螺丝变形,边角位掉漆,垫片位移,右后裙边有疑似做漆的痕迹。然而车辆在交付的时候相关专员没有告知胡先生这些情况,于是胡先生在当天下午6点就开始跟厂家反映情况,一直到了97号,才有相关人员告诉胡先生处理方案,而处理方案只是帮胡先生的车辆补漆,还原出厂状态。然而胡先生却认为这是属于销售欺诈,提车的时候没告知他这些情况,如果知道有这些情况存在,他肯定不会要这个车了。



接到投诉后汽车投诉网相关工作人员已经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了厂家,但截至发稿时,厂家还没有任何回复。

随后相关人员也联系上了车主胡先生,从他的口述我们得知:经销商表示可以帮胡先生修复车辆,但是出现该问题后也只是胡先生一直单方面的跟特斯拉经销商进行沟通,而经销商厂商却一直没主动联系上胡先生,尽管尽管沟通后,经销商那边也承诺日后能免费更换四条轮胎作为补偿,但是这辆有瑕疵的特斯拉不可能换货,胡先生自己也表示非常的无奈。

其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之时,将瑕疵告知了消费者,消费者在告知后仍予以接受,那么此时经营者与消费者双方则是按双方约定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因此,存在瑕疵的产品是可以销售的,但是必须以“处理品”、“次品”等形式注明,并告诉消费者哪方面有瑕疵,如果将有瑕疵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则属于欺骗消费者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销售方要按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

也就是说特斯拉出售该车型的时候,如果是知道了该车辆有瑕疵的,就应该告知胡先生,如果胡先生知道了瑕疵之后知道还能接受,那特斯拉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义务,但根据胡先生表示,他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车辆瑕疵的通告,因此特斯拉很明显就违反了相关法律义务了。但若其它车主遇到该问题,也一定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向销售方进行追讨赔偿方案。

然而特斯拉出现售前售后投诉,质量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前段时间,汽车投诉网也收到另一宗关于特斯拉的投诉。

投诉编号:QT245591

不仅如此,而近一两年以来,关于特斯拉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发生碰撞后发生起火事故、冬天耗电量惊人,里程数大幅度低于官方值、在华没有按时交车、系统安全漏洞、自动驾驶系统致死案、充电桩太少,当然了,还有层出不穷的售后服务投诉。

尽管一开始在中国开一辆特斯拉上街,是一件极为拉风、有面子的事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特斯拉的IT造车理念也使得其售后服务、用户体验并不如传统汽车厂商,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由于车型小众,很多零件只能到指定地方维修,因此许多车主表示车辆出了问题,只能找到售后,但售后有时却形同虚设,要不就是态度服务非常的不好。

如此糟糕的售后以及令人失望的质量问题,是时候该敲起特斯拉警钟了,据分析,特斯拉虽还未公布今年在华销量,但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仅交付2.91万辆,按照特斯拉今年设定总交付8万辆至9万辆汽车目标,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年终计划或将落空。尽管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人物,但特斯拉的成绩似乎还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成绩,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还是说自身的售后以及质量问题导致的?特斯拉自己应该很清楚。

总结

相关学者表示:特斯拉在中国 “水土不服”已经显现出来。“哪怕是一些小事都会被国内舆论放大,随后逐渐侵蚀这个品牌。建店审批难、上牌麻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电池安全性等问题都将制约特斯拉在中国的继续前行”。因此面对着种种困难,特斯拉若是想让自身公司更好的发展下去,并且在华的销量继续攀升,更应该是把自身的服务做好,而不是售前就开始隐瞒欺骗消费者,售后又摆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为面对着如今汽车行业高度发达的年代,这样无疑是自找灭亡。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